微信扫码登录

其他登录方式

绑定手机号

注册

我同意用户协议

忘记密码

用户协议

绑定手机号

近期有不法分子打着爱盈利的旗号,制作“爱盈利”名称的App,并伪造爱盈利证件,骗取用户信任,以抖音点赞赚钱或其他方式赚钱为名义,过程中以升级会员获得高佣金为名让用户充值。
爱盈利公司郑重声明:我司没有研发或运营过任何名为“爱盈利”的APP,我司做任务赚钱类产品从没有让任何普通用户充值升级会员。我公司产品均在本网站可查询,请将网站拉至底部,点击“关于我们”可查看爱盈利相关产品与服务。
温馨提示:当遇到此类问题请拨打官方电话或添加官方微信,以免财产损失。爱盈利官网地址:www.aiyingli.com。
  • 推广与合作
X

半年产品小白的2017工作复盘:踩坑、背锅和弯路

来源: 273120

文章为作者工作半年以来的经历总结,希望能够对产品路上的各位带来一些启发。

半年产品小白的2017工作复盘:踩坑、背锅和弯路

在当今的互联网世界里,大家仿佛都习惯了增长奇迹,巨头们的强势扩张,明星创业公司的火箭蹿升。

但就如其他领域一般,互联网也服从二八定律,20%的头部玩家分走了80%的蛋糕,剩下80%的玩家在拼命分食为数不多的残羹,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便是这80%玩家中的一个产品小白半年工作经历。

在讲这个故事前,我们先来大概介绍这位小白同学的背景,小白同学2017年夏天毕业后正式成为了T公司的一员,在这家做互联网证券的公司从事港股和美股产品工作,在此之前小白已在此实习半年(有点酱油,中途断续请了3个月假)。接下来,我们用踩坑、背锅和弯路这三个关键词(听着有点惨)来复盘小白同学工作半年以来的经历。

踩坑

9月,公司证券部需要为用户提供行情购买服务,小白配合实现产品端设计,简单介绍一下项目背景。

I、项目背景

  • 名称:项目A
  • 内容:行情购买服务
  • 过程:历时一个月的产品开发
  • 结果:产品上线前被boss一票否决,整个产品方案被推倒重来

II、项目复盘

1、产品设计理念未从用户角度出发,过分服从于业务流程

项目A产品方案的核心问题在于,用户购买行情时需按照自然月而非正常天数计算,比如用户在1月1日和在1月31日购买行情价格相同,但到期日都是1月31日。和证券部沟通的结果是交易所按照此方式向券商收取行情费用。由此衍生出的两个问题:

1)用户体验极差:用户只有在每月1日购买才划算,其他时段都不合理,特别是在月末购买,会造成用户较大的损失。即便在产品设计时给予用户充分的提示,依旧不合理。

2)产品设计流程复杂:因为用户获取行情途径上增加了赠送方式,因此用户购买和赠送互为影响。

经过较大调整,最后上线的产品方案是:

  • 满足覆盖成本前提下,为用户提供剩余天数购买的方式
  • 砍掉了其中一个市场的购买服务
  • 将赠送方式从用户端转移到了后台

从最后上线的产品来看,最初的产品方案已经面目全非,同时中间耗费了太多开发资源和时间

2、未能深刻

  • 产品在设计时只要用户提交订单之后,立即就会冻结用户账户相应资金完成购买,这样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用户容易误操作产生购买。就如同在淘宝上提交订单之后,支付宝账户就扣款并购买成功。
  • 更改后的产品设计是用户在提交订单后,需要输入交易密码确认才可购买成功。
  • 支付的产品设计和日常产品设计思路不同的是,日常产品设计是流程越少路径越简单用户体验越佳,而支付产品需要给用户设置一道障碍,这道障碍最大的价值就在于筛选出那些认真做出购买决策的用户

3、产品论证环节未充分进行部门间的协同沟通

在此过程中,和证券部缺乏有效沟通也导致了很多环节的过失,主要源于证券部异地办公沟通不方便,其中主要的过失是:

  • 证券部后来和交易所确认后发现,交易所的收费模式其实是可按照剩余天数收取,只是证券部同事进行了曲解。
  • 其中一个市场在产品还未上线时,服务就发生了调整,导致开发的产品完全不适用

4、未能将自己的质疑和想法坚持到底

在产品设计时,其实关于服从于业务流程的产品,自己也一直在质疑其合理性和声明可能存在的风险,不过由于证券部的强势以及公司组织架构的从属关系,未能将这种想法坚持到底。

III、经验教训

  1. 进行产品设计时,将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业务逻辑从属于用户体验,而非相反
  2. 对于某些特殊产品环节设计,简约至上法则不一定适用,必要的障碍是保证更好的用户体验
  3. 在产品论证环节,需要充分进行协同和沟通,考虑到可能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设计出包容和延展性强的产品设计
  4. 敢于从产品的角度质疑和挑战不合理,即便面对的可能是上级和权威(如果遇到无论如何都坚持己见的boss,小白还未有较好的解决办法)

背锅

8月,小白同学收到leader的指示,需要配合营销部门设计一款针对部分用户的特别产品,项目大致经过如下:

I、项目背景

  • 名称:项目B
  • 内容:针对部分用户的特别产品
  • 经过:产品开发历时半月,8月正式上线
  • 结果:上线1月后,用户数据极其惨淡,9月便停止运营,boss认为核心原因是产品问题

II、项目复盘

1、立项环节:从天而降的用户需求

某天,小白突然被leader通知,负责配合营销部门为部分用户做一款特别产品。将高端用户的营销服务作为重点是boss最新的战略,营销部门是公司刚从外面聘请的专业团队。同时领导层已就这款产品思路开过立项会议(震惊,负责的产品竟然未被通知参加),同时未有任何文字记载的产品信息,就leader简单进行了口述。

后来证明,这个从天而降的需求是营销部门将之前在衍生品销售服务的经验直接复制到了股票领域,既没有严格的数据支撑,也未有充分的用户信息提供支持。所以这个没有任何支撑的需求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的结局。

2、开发环节:未被告知的产品方案需要重复确认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其实很多的产品规则在立项会议上已经确定,无奈自己未被leader通知参加,也未有任何形式的会议纪要,因此导致很多已经确定的规则需要重复沟通。在浪费团队精力的同时也受到成员的质疑和职责,以至于项目上线前一天被非直属leader怒喷。

3、运营环节:数据惨淡,boss怒批

产品上线后投放到市场,在接触用户的过程中,营销部门发现证券投资者对这类标的的特别产品接受能力和认可度极低,同时不具备衍生品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由于运营一月之后用户和转化数据远低于预期,便停止运营。由于未及时和领导层沟通产品跟踪和运营情况,因此boss认为产品问题是最大原因,被怒喷。

在此项目中,有两次背锅经历:

1)整个产品的用户需求基本凭行业经验和主观臆测得到,未进行有效论证,结果是产品本身的存在就有问题。小白同学作为一个执行者,还无法决定产品需求,但“理所应当”成了背锅的那一个。

2)由于重要的产品立项会议未被通知参加,同时未有任何形式的会议纪要,而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需要确认的规则都已确定,且信息分散无法集中,因此在浪费精力的同时备受成员的质疑。

III、经验教训

在总结经验教训之前,小白同学对小公司(其实小白待的T公司也不算小,规模200人左右)的运作流程和决策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其特点主要如下:

1、做产品决策的依据:主要来自于boss和管理层的行业嗅觉和经验,没有太多的论证和数据支撑

这种决策方式的有其利弊,主要如下:

  • 优势是可以快速做出决策和执行,节省时间成本,但严重依赖于boss的眼界和能力
  • 不足是没有数据支撑和严格论证(很多小公司没有数据分析意识),只能产品上线后进行市场投放进行验证,试错成本太高

2、混乱的工作流程:没有规范的工作流程和制度,很多信息交流凭借口耳相传,沟通效率低下

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 公司发展节奏快,一套较为规范的流程会使得信息的更新速度跟不上变动速度,长此以往成员会默认接受口耳相传这种最原始但变动最灵活的交流方式。
  • 管理层没有建立规范流程的意识和行动,上行下效,长久整个公司都会形成这种风格

3、部门职责界定不清晰:部门协同和配合不明确,信息缺乏有效流通和传导

在整个项目里,营销部是需求提出者,产品部是产品实现和执行者,因此在项目上线后需要营销部及时反馈产品运营情况,并协同产品部将运营情况及原因分析呈现给管理层。但各个部门相互割裂,信息未能有效传达和流通。

同时,小白也认识到如何在上述问题存在的前提下,如何更好的发挥产品的作用,那便是:

1、在产品运作的各个环节,涉及到需要部门协同或者领导层沟通的地方,由产品主动牵头,组织进行论证分析和调整,及时监测和反馈产品状况,力求将风险点和不确定性降到最低。(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所有的责任和重担都压在产品身上,压力不能有效分散和传导,但能将背锅的可能性降低)

2、产品部尽可能主导和把控产品需求,进行有效的论证和分析之后才进入实现阶段(显然对于T公司并不适用)

一个好产品的诞生需要好的土壤来孕育,而最好的土壤便是高效透明的管理环境,德鲁克曾说:管理的本质是人的有效组织,人未进行有效组织,其他问题都无法得到解决。

弯路

11月,小白同学开始策划完善和优化App股票行情页数据呈现,主要信息如下:

I、项目背景

  • 名称:项目C
  • 内容:股票行情页财务和资料完善优化
  • 经过:从11月开始设计产品,接入数据及进行产品开发
  • 结果:部分完善数据产品上线

II、项目复盘

对于证券App,数据呈现是核心功能,用户需要通过数据做参考进行投资决策。由于香港和美国股票相关数据稀缺,需要专业的数据商提供,而主要的经历便在数据对接过程中。

1、一个快捷键Ctrl+F让工作效率提升50%:在工作中学会利用工具的重要性

由于数据商提供的原始数据较为杂乱,同时存在产品需求和数据提供字段定义区别,因此需要相互之间做匹配。由于数据商对于中文的理解较弱(-_-||),且商务层面的压力,所有的数据整理和接入工作变由小白承担。

以下是数据商提供的部分数据形式:

半年产品小白的2017工作复盘:踩坑、背锅和弯路

小白同学就需要将这些多达几百项的数据做匹配和评估,这项漫长的纯手工工作让小白同学开始每天晚上加班到11点, 但进展依旧不理想。某天,leader来到小白身边,见小白忙得不亦乐乎地在到处拖动鼠标查找数据,直接教给一个快捷键Ctrl+F快速查找。就是这个Ctrl+F让小白的工作效率提升了50%。

2、从线性思维到结构化思维:打开做事情的正确方式

小白同学在负责财务数据产品的过程中,是按照产品设计、数据匹配和评估、数据接入、视觉设计和开发的流程中。但一是在数据匹配和评估中耗费了太多时间,二是boss一直施压让项目尽快上线,同时数据匹配会和产品设计相互影响,因此项目进展缓慢。经过认真思考之后,小白决定打破原有流程,让项目多线程并行,主要有:

  • 在数据匹配到60%左右时,已可得出数据质量可满足需求的结论。同时咨询商务同事,当前能接入的数据商中,从商务角度此数据商的选择性最大。因此决定先让商务同时介入谈判,接入数据。
  • 在确定产品设计结构没有问题,仅后续细节的可能变更不影响视觉设计时,让设计同事进行UI设计。

最后,数据匹配、数据接入、产品设计和视觉设计几乎同时完成,直接进入产品开发环节,将产品进度提升了2倍。

III、经验教训

1、在工作中学会利用工具提升效率

一个简单的Ctrl+F便让工作效率提升了近50%,在日常工作中还有其他各种工具有着神奇的魔力,如无所不能的Excel。而最重要的是要具有工具辅助的思维,在做事情之前,先别着急做,冷静分析是否可以提升效率的途径和工具。如果有,就努力地去学习和使用。

2、用结构化的思维来处理事情

有过此段经历之后,小白开始训练自己处理事情的思维,总结为如下五部曲:

  • 思考分析:遇到问题首先进行思考和深入分析,问题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会出现问题
  • 解决路径:将问题定位之后便将问题分解,思考如何能解决问题,在脑海中构建一个解决路径的思维导图
  • 列出优先级:当问题较为复杂,解决路径需要进行拆分时,列出一个优先级的list
  • 借助工具:开始解决问题之前,首先思考能否借助工具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 动态调整:产品工作的可持续性和集中性较低,经常面临一些突发的调整和变数,因此随时应对变化,在需要调整时再快速将上面四个步骤再走一遍。

总结

以上便是小白同学2017年的产品工作复盘,虽然三个关键词皆透露出一股浓郁的黑色昆汀风,不过小白同学对产品的热情依旧不减,在2018年也会继续奋发向上,砥砺前行。

 

作者:Fintechina,互联网证券公司产品经理,专注于国外证券投资市场产品服务,热衷智能投顾和海外资产配置业务方向的探索。

本文由 @Fintechina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爱盈利-运营小咖秀(www.aiyingli.com) 始终坚持研究分享移动互联网App运营推广经验、策略、全案、渠道等纯干货知识内容;是广大App运营从业者的知识启蒙、成长指导、进阶学习的集聚平台;

想了解更多移动互联网干货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运营小咖秀(ID: yunyingshow)

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SELECT dw_posts.ID,dw_posts.post_title,dw_posts.post_content FROM dw_posts INNER JOIN dw_term_relationships ON (dw_posts.ID = dw_term_relationships.object_id) WHERE 1=1 AND(dw_term_relationships.term_taxonomy_id = 3083 ) AND dw_posts.post_type = 'post' AND (dw_posts.post_status = 'publish') GROUP BY dw_posts.ID ORDER BY RAND() LIMIT 0, 6

京ICP备15063977号-2 © 2012-2018 aiyingl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9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