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登录

其他登录方式

绑定手机号

注册

我同意用户协议

忘记密码

用户协议

绑定手机号

近期有不法分子打着爱盈利的旗号,制作“爱盈利”名称的App,并伪造爱盈利证件,骗取用户信任,以抖音点赞赚钱或其他方式赚钱为名义,过程中以升级会员获得高佣金为名让用户充值。
爱盈利公司郑重声明:我司没有研发或运营过任何名为“爱盈利”的APP,我司做任务赚钱类产品从没有让任何普通用户充值升级会员。我公司产品均在本网站可查询,请将网站拉至底部,点击“关于我们”可查看爱盈利相关产品与服务。
温馨提示:当遇到此类问题请拨打官方电话或添加官方微信,以免财产损失。爱盈利官网地址:www.aiyingli.com。
  • 推广与合作
X

那些导致人云亦云的认知陷阱

来源: 263522

对于产品经理来说,独立思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人人都知道这么说,可是实际上应该如何才能做到独立思考呢?本文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以及产品设计案例,与你一起探讨如何独立思考。

那些导致人云亦云的认知陷阱

逻辑思维、独立思考的能力,一直都被公认为是产品经理最重要的能力。可事实上,产品经理都做的了独立思考吗?

如果你对以下任何话题有所兴趣,那么是时候和我来一场探讨一下独立思考的话题风暴了:

  • 喝醋可以消除辣椒的辣吗?
  • 南方的冬天为什么比北方冷?
  • 有些人为什么那么相信星座?
  • 辣是一种痛觉吗?
  • 转基因的争论为何如此激烈?
  • 中医到底有没有用?
  • 喝酸奶到底是否有益?
  • 米饭是一种不健康的食物吗?
  • 是不是列表页面的滚动不应该超过2-3屏?
  • 弹窗是一种不好的交互吗?
  • 一致性对于交互设计的重要性程度到底如何?
  • ……

引言

人本身就不是一种理性的动物,人的认知存在很多逻辑缺陷,而逻辑对于人获取正确认知十分重要。对于缺乏逻辑的人类,很容易掉进各种各样的认知陷阱中,人云亦云。

和个人性格有关,我从小就比较有批判质疑精神。初中高中的理科课程,经常能够指出老师所讲的漏洞,也经常会发现习题的标准答案是有错误的。后来大学、研究生、工作,互联网发展的浪潮一波接一波,互联网发达了,每个人仿佛都能无限获取知识,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博学广知了。

看到任何新的知识观点,只要够吸引眼球,只要认为能够成为饭桌上的谈资,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将知识吞了下去。有的“知识”只要挂上了最新科学研究的标签,更是被很多人追捧。甚至有时候,大家是为了反而反。网上各种极端的PK屡见不鲜。这些都是互联网时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典型表现。

互联网时代,以知乎为代表的知识分享网站,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热门答案却隐藏着非常致命的逻辑缺陷,而因为大众都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错误的观点误导着很多人。而一旦掉进了认知陷阱的人,更是“只有立场,不管对错”。

深入理解各种认知陷阱,才能做到独立思考。那些导致人云亦云的认知陷阱,我归纳为以下3类:

  1. 相关陷阱;
  2. 逻辑推理陷阱;
  3. 以偏概全陷阱。

相关陷阱

人们往往会把具有相关关系的事物当成是因果,然而,具有相关的事物,有可能并不是因果,甚至有可能纯属巧合。

有的相关关系非常容易识别,比如:某城市雪糕卖得越多,游泳死亡人数越高。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这只是相关,并不构成因果,卖雪糕多并不是导致游泳死亡多的原因,就算全城禁止卖雪糕,游泳死亡的也不会少。

但是有的相关关系却及其容易让大众混淆。

喝醋可以消除辣椒的辣吗?

关于辣椒是一种碱,这是很多科普文在普及的。知乎上这个话题很火,辣椒确实是碱,没错。于是,这些科普文会这么说:“辣椒是一种碱,所以当你被辣到的时候,可以喝点醋,利用酸碱中和,可以缓解辣。”然后,下面一大堆的人回复:“长知识了,下次不用再怕被辣到了。”每次看到这里,我都心醉了,我真是为大众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操碎了心。

是的,科普小编的初中化学告诉他酸碱可以中和,但是小编的逻辑却很感人。辣椒具有辣的属性,同时又具有碱的属性,但是辣椒辣并不是因为它是碱。这两种属性只是同时出现在了辣椒身上而已,他们不是因果关系!辣椒只是一种很弱的碱,并且辣椒的辣并不是因为具有弱碱性。

谁告诉你去掉了它碱的属性后,他就不辣了?城市里不让卖雪糕了,游泳死的人就会少吗?重庆酸辣粉是酸性的,难到就不能辣到你改变世界观?胃里那么高强度的胃酸,还用得着你喝醋去中和辣碱?

南方的冬天为什么比北方冷?

很多长江一带的南方人冬天容易生冻疮,到了北方生活就好了。很多北方人到南方生活,最受不了的就是南方冬天的冷。天气预报里的南方的冬天气温明明没有北方低,为什么却感觉更冷。于是,“湿冷”的说法就有了立足之地:“南方的冬天冷是因为湿”。

南方的冬天冷,而且南方的冬天空气略微潮湿。湿和冷,只是同时发生在了南方,两个相关的因素,被当成了因果。其实,空气湿度对体感温度的影响不是完全没有,但其影响非常小。有过研究,在空气湿度差别非常大的情况下,对体感温度的影响也只有1度左右。更何况南北方的空气湿度差别其实并不大。

但是,北方有暖气,这个主要因素却被人们忽略掉了,人云亦云的“湿冷”便以讹传讹。冬天,北京室内平均气温将近25度,南京室内却只有差不多5度。人绝大多数时间是呆在室内的,北京室内温度比南京高近20度,你却告诉我南方冷是因为空气湿?

南方的冬天,装了暖气的人家,就完全感觉不到冷了,比北方暖和多了。而北方的郊区没有暖气没有炕的地方,我生活呆过一天,那种冷,真是让人毕生难忘。

南方的冷,主要就是因为没有暖气,室内温度低,不是因为湿。另外补充一下,南方很多城市冬天也是很干燥的。

下午犯困的原因是因为吃米饭?

一项研究调查了世界多个地区的人午餐与下午精神状态的关系,结论:欧美人其午餐一般以肉类和蔬菜为主,且欧美人下午的精神状态更好。而亚洲人午餐一般以米食为主,且亚洲人下午的精神状态更差。(精神状态可以通过生理指标度量)

一时间,知乎上又掀起一阵反米饭的风潮:“你看看,科学研究都表明了中国人把米饭当主食就是不对的。”

可是,再多动动脑子想想,欧洲人中午不吃米饭和下午精神状态好只是相关关系,有没有可能他们只是碰巧都发生在了欧美人身上呢?当然有可能!因为,欧美人下午精神状态好的原因,就是因为欧美人午后有喝咖啡的习惯,根本不是因为不吃米饭。

知乎上很多人往往自以为厉害,并以推翻中国所有传统观念和习惯为智慧,其实他们往往都迷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科学的研究并没有错,只不过很多科学研究的只是相关关系,你自己却脑补成了因果。不过说实话,有的科学研究就是骗经费的,比如以上这种。关于米饭是否会导致下午精神差,仍然不能下结论,但是你如果根据这个研究就认为米饭会导致下午精神差,是绝对错误的。

另外前一段时间朋友圈分享很火的BBC盘点不健康饮食,说是有个岛上食物匮乏,居民只能以米饭为食,岛上有居民糖尿病患病率极高。于是,米饭就背上了最不健康食物的锅。

健康领域,因为涉及到人道主义,很少采用因果试验,多数都是相关研究。看到这种健康研究大家一定要多长几个心眼,不可盲信。误把相关关系当成因果关系甚至是有害的,看看下面的例子。

男性自慰可以防止前列腺癌吗?

哈佛大学在1988开始的一项长达18年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每月射精21次及以上的男性,比起每月射精4-7次的男性,罹患前列腺癌的风险约减少20%。

研究结果很容易让人觉得,多射精可以减少前列腺癌患病几率。并且,这种反常识的研究结论更容易受人追捧。于是一时间,媒体开始大肆呼吁,男性自慰可以预防前列腺癌。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要知道,这项研究表明射精频率和前列腺癌是存在相关,但是两者并不是因果,并不一定是射精减少患癌。很有可能是射精频率高和前列腺患癌低两者都是受一个额外因素的影响,那就是个人的体质,有的人体质更好,所以更多射精,也更少患癌。

用一个更浅显的假设的情况来说明这个道理:很多生活习惯很好的人短寿,而有的生活习惯很差的人却很长寿。假如生活习惯好与寿命短存在相关,能否说明生活习惯好会导致寿命短呢?

当然不能,因为个体差异没被控制。有很多人生活习惯好,是因为本身身体就很弱,如果生活习惯不好,更容易患病,更短寿,所以被迫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看完以上的例子,希望作为产品经理或者交互设计师的你对于数据有更深入的理解。因为互联网行业,所统计到的数据,几乎全是相关关系。不假思索地将相关理解成因果,而不是去寻找深入原因,你可能会摔得很惨。

逻辑推理陷阱

逻辑推理陷阱比相关陷阱更难理解一些。事实上,一个命题只有它的逆否命题才是和原命题等价的,但是很多人会把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当作与原命题等价的。

如果“A是B”正确,那么很多人会认为“B是A”也是正确的。为了验证“A是B”是否是正确的,很多人会去验证逆命题“B是A”是否正确,实际上应该验证逆否命题“非B是非A”是否正确。关于这点有个非常经典的心理学实验,逻辑思维强的朋友可搜索“心理学翻卡片实验”。

另外,包含和从属的区别也是常常被搞混,“A包含B”很多时候被混淆成“A属于B”

1. 有些人为什么那么相信星座?

有的人不信星座这一套,而有的人却对星座发狂,甚至认为星座是解开人性奥秘的终极钥匙。

我认真研究过对星座痴迷的人,他们的认知是这样的:首先,他们听说狮子座的人爱吃醋,于是开始验证。碰到一个狮子座的,发现果然吃醋。又碰到一个,仍然是的,在尝试很多之后,发现狮子座的人果然是大多数都爱吃醋的。

于是以后碰到一个性格表现出爱吃醋的人,立马就会问对方“你这么爱吃醋,是狮子座的吧”。

这个逻辑错在哪里?

他们验证的是:狮子座的人爱吃醋。但是他们却认为:爱吃醋的人是狮子座,把逆命题和原命题搞反了。他们把原命题的验证,当成了对逆命题的深信不疑。

事实上,谁不爱吃醋呢?如果本身绝大多数人都是爱吃醋的,那么狮子座的人当然是爱吃醋的,但爱吃醋的并不一定是狮子座的人。

以上表述,也并不是要否认星座的一切,只不过是指出了一种很常见的星座狂热者的逻辑推理陷阱。有些星座狂热者对星座的认知是错误的,并不能代表星座就是错误的。

星座目前仍没有绝对的定论,人的性格和季节可能是有关系的,但是没有星座说得那么绝对和玄乎。

2. 辣是一种痛觉吗?

和上文中提到的辣的例子一般出于同一篇科普文章。研究发现:辣椒素在口腔里面激活了痛觉神经细胞。所以辣是一种痛觉。”于是网友们又开心的不得了,get到新知识了,纷纷附和:“岂不是四川湖南人都有受虐倾向。”

“辣激活了痛觉神经”与“辣是一种痛觉”是包含性和唯一性之间的区别。“辣激活了痛觉细胞”是指的辣觉包含了痛觉,而“辣是一种痛觉”这指的是辣唯一激活了痛觉。

这不是文字游戏。而是真真实实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如果辣仅导致了痛觉,那么说爱吃辣的人有受虐倾向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痛觉只是辣导致的感觉中的一种,那么就不能这么说。

比如说,人的视网膜上其实只有三种感光细胞,分别对红、绿、蓝敏感。我们感受到的紫色,是紫光同时作用于红色细胞和蓝色细胞共同的结果。紫色的光激活了红色视细胞,但并不等于紫色就是红色的一种。也不能说喜爱紫色的人就喜爱红色。

A包含B并不等于A属于B,逻辑看起来很简单,但很多人在对待一个不太了解的事物时,总会混淆。

以偏概全陷阱

以偏概全是最最常见的一种认知陷阱,很容易使得人们过于自信并走向极端。网络上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论,关于中医的争论等等,都是因为这个认知陷阱导致的。

其实每个人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都像是盲人摸象。你掌握了一部分事实,就以为理解了这个世界的终极真理。

你所能做的,就只知道自己在盲人摸象,不要着急下结论。

转基因的争论为何如此激烈?

转基因的话题一直也是知乎上的热门话题。在转基因的话题领域,已经分裂出了两大对峙的阵容,根据他们互相对对方的称呼,我将其命名为“反智派”和“激进派”。

知乎上很多时候就是很像宗教的派别,只有立场,不讲对错。我看过大量的骂战,我将其主要观点整理如下:

“反智派”反对转基因,观点:

  1. 转基因不是大自然创造的,而是人为创造的,是反自然的,肯定不安全;
  2. 食物的基因被改造过,吃下去也会对人的基因造成影响,转基因的食物对人基因的改变甚至会使人类“断子绝孙”。

“激进派”支持转基因,观点:

  1. 人类改造自然,创造了很多原本自然界中没有的东西,认为人创造的就不安全没有任何道理。
  2. 基因要通过蛋白质才能表达,而人并不能直接吸收蛋白质,而是要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才能吸收。氨基酸就那么十几种,转基因并没有创造新的氨基酸,所以是安全的。
  3. “反智派”的观点太无知了,明显是缺乏生物学常识,就冲他们这么反智,我也必须支持转基因。

很明显,“反智派”的观点确实反智,高中的生物学知识都没有;可是“激进派”呢?他们仅仅只是掌握了高中生物学知识而已,就以为自己掌握了终极奥义。

高中生物学没有告诉你的是,蛋白质彻底转化成氨基酸被吸收,只是一种最理性的状态。多肽大分子也可以通过肠道壁进入血液,有可能造成人体慢性过敏疾病或自身免疫疾病。近些年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发现,某些严重的慢性疾病与此有关。

某种程度上,“激进派”也挺反智的,他们看到了对方的无知,却不知自己也是在盲人摸象,以偏概全,妄下结论。仅仅因为自己比对方多懂一些高中生物,就盲目走向另一个极端。

还有一些前沿的科学领域也有类似的地方,比如:人工智能。有的人认为,机器再厉害也只是机器,他们没有思维,只能机械执行条件判断指令,不可能对人类构成威胁。历史上每次发明,都会有人觉得会对人类造成威胁,但是最后还不都会被人类控制?

很明显,他们对人工智能完全不了解。神经网络算法的底层逻辑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非0即1的逻辑判断指令,其运作方式更类似于人类神经系统。用传统的眼光看待机器,也是在以传统片面的观点去理解新事物。

大众对中医的认知是否正确?

中医这个话题,在网上也是针锋相对。

支持者观点:

  1.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经验积累;
  2. 中医适合于中国人的体质,至少对于我个人非常管用。

反对者观点:

  1. 中医都没有经过实验的验证,也没有副作用说明;
  2. 中医的理论太过玄乎,阴阳、穴位什么的,没有任何依据,和迷信差不多。

网上很多中医的狂热支持者确实非常反智,因为他们缺乏医学常识,道听途说,把中医彻彻底底搞成了装神弄鬼的迷信东西。他们的反智是非常明显,就不分析了。

然而中医的坚决反对者就是对的吗?中医真的是他们认识的这样吗?在网上看了一些以偏概全的东西就以为自己懂了中医,可以下结论了吗?

你所认为的西医是科学,那也只是现代西医,古代的西医照样玄乎的很。抽筋、放血,你了解一下。

要理解中医,就得去看看现代的中医药大学和正规中医院是怎么样做的。现代的中医已然开始遵循“循证医学”的模式,通过对照组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治疗效果和副作用。而正规中医院,仪器检查、确诊、跟踪,一样都不会少。所以很多反对者对中医的理解是以偏概全的,甚至是错误的。

曾经有一个国外的研究,通过对照组实验的方法发现中国治疗冠心病的传统药方,其效果与安慰剂无异。一时间被很多媒体发布,成为中医反对者的一大武器,大肆宣扬中医无效论。可是稍有逻辑的人就能知道,这明显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治疗冠心病的药方无效,就能说明中医无效?

事实上,目前的中医药效果最显著的是治疗胃肠道疾病以及不明原因的血液类综合疾病。西医目前在治疗慢性胃肠道疾病的主流疗法几乎完全无效,甚至会导致病情的加重。你可以多找一些有胃肠道疾病的人验证一下。

我看中医西医,只看它有没有遵循证据。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有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招聘产品经理岗位,要求里写“相信中医者免谈”。这么反智、自以为是,盲目自大的要求也能写出来,这种公司应该进入各位求职者的黑名单才是。

融雪的时候真的比下雪的时候冷吗?

从小时候的十万个为什么,到现在很多科普文都给大家科普:“因为雪融化的时候是吸热的,所以融雪的时候比下雪的时候冷”。融化吸热嘛,初中物理谁都背过,这个说法看来没毛病。

于是我经常观察到冬天下完雪,雪融化的时候,明明气温已经明显回升,有的人却非要说:好冷啊,热量都被融雪给吸走了。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忽略场景,以偏概全的科普,真的是误人不浅。如果“雪融化的时候是吸热的,所以融雪的时候比下雪的时候冷”,那么,水蒸发的时候也是吸热的,是不是蒸发沸腾的水比没沸腾的水温度低呢?

雪消失有两种情况,其对温度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

  1. 随着气温的回升,雪会融化。虽然融化时吸热的,这种被动吸热也只是减缓温度上升的速度而已,并不能导致更冷。
  2. 温度并没有回升,而是因为空气流动(刮大风)使得雪直接升华,主动吸走空气中更多的热量,使得温度会进一步下降。那么雪升华的时候确实会比下雪的时候冷。

所以,不分场景地套用融化吸热的原理来说融雪时比下雪更冷,是忽略场景、颠倒因果、以偏概全的。

酸奶、果蔬、蜂蜜,健康还是有害?

前几年还看到到处宣传研究表明酸奶有无限多好处,近几年有开始各项研究表明多食酸奶有害;前些天还看到要多多食用蔬菜水果,过几天又看到最新研究食用过多果蔬有害;前几天还看到蜂蜜润肠通便、养颜美容,过几天又看到有研究说蜂蜜含糖过高,影响健康。

如果你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永远都会被媒体这种博眼球、刷流量的做法玩弄于鼓掌之中。

你只需要知道一个道理,所有的这些报道都是忽略背景,以偏概全的。

脱离剂量谈好坏,都是耍流氓。

如何理解幸存者偏差?

幸存者偏差应该是大家比较熟知的一类以偏概全的问题。网上其他地方有过讨论的,这里就只简单讲一下了。

你看到的民国建筑都很有品味,你就认为民国建筑很有品味,很显然是中了以偏概全的认知陷阱。因为民国其他没有品味的建筑都已经被拆了,你看不到了。

你看到中国古代文学家比现代文学家更有创作创作才华,并不是真的因为古代文学家真的比现代文学家更有才华,而是能流传下来的古代文学都是几千年下来的“幸存者”。

你观察到战争中飞机的机翼中弹数量更多,如果你就认为机翼更容易中弹,你忽略掉了头部中弹的飞机都已经坠毁了,你用幸存者代表了全部。

弹窗是不是就代表用户体验差?

使用互联网产品时,每个人应该都有被弹窗打扰的经历。于是大家都“谈窗色变”,甚至有的人总结出来用户体验的原则之一:好的用户体验设计应该避免使用弹窗。

原因在于你只关注到了弹窗对你打扰的场景,而忽略掉了它发挥好处的场景,以偏概全。

事实上,弹窗对用户体验是有害还是有益,需要区分场景:

  • 当用户没有预期时,弹窗中断用户操作是体验非常糟糕的。比如:iPhone的电量提醒,iPhone邀请评价APP,类似这些都是中断用户操作的弹窗,应该避免使用。
  • 而当用户有预期时,弹窗至少是中性的,比如某些情况下的弹窗二次确认。当然,二次确认的弹窗,其实可以通过被气泡的方式来取代。
  • 而有的时候,PC上完成一个简单的任务,比如填写不太复杂的表单,通过弹窗完成比通过“气泡”或新打开页面体验都要好很多。

下面是一个真实的案例:

那些导致人云亦云的认知陷阱

如图,左图方案出来的时候,有一个产品就反对了,因为他最近看到了一个用户体验的原则里面说,要避免使用弹窗。于是以用户体验之名要求这里一定要用别的方式,于是就有了右侧的方案。

但是右侧方案后来体验并不好,问题在于气泡消失的条件不明确。如果点击气泡外的区域就能让气泡消失,那么表单的填写容易被误操作中断;如果点击气泡以外的区域不能让气泡消失,那么当用户不小心触发了这个气泡,想取消气泡的时候,不一定能注意得到气泡里的取消按钮,会反复尝试点击其他区域让气泡消失,这种体验会很糟糕。所以图中的案例,弹窗仍然是更好的做法。

有的时候,以偏概全地认为要避免使用弹窗,会导致更复杂的操作,反而损害用户体验。

滚动不能超过2-3屏?

有些人总结的用户体验设计原则里有这么一条:页面不应该过长,滚动屏幕不应该超过2-3屏。

套用这种原则来做设计,很显然就是没有区分场景,以偏概全。

  • 当一个列表页面有管理功能的时候,比如:增删查改,那么列表不应该超过2-3屏,能做到一屏左右其实是最好的。因为管理列表往往需要上下滚动页面,列表太长非常麻烦。
  • 而当一个列表页仅仅只是浏览功能的时候,用户根本不在乎多长,从上到下一直浏览是最好的体验,比如:京东的搜索结果页,页面长度相当于主流的屏幕滚动10屏左右。

一致性到底有没有那么重要?

如果用户习惯了某种方式操作,让他改变原来的方式,会导致很多问题,所以交互要遵循一致性原则,这是一致性原则的来源。但是,是否要一致,你需要考虑具体的场景和用户的预期啊!如果场景不同,或者用户根本没有预期它是一样的,那你为什么要强求做成一样的?

如果是用户会形成习惯或者预期的操作,一定要保持一致性。比如:文本编辑时enter表示换行;window上弹窗,确定在左,取消在右,关闭在右上角;等等。

对于其他情况,一致性应当让位于具体的场景。我打个比方,你家里给客厅、卧室、厨房装柜子,柜子打开的方式一定要统一吗?客厅的柜子是向外拉开的,为了一致性,卧室的柜子就不能采用移门吗?

很显然站不住脚。卧室的空间小,只能做出移门,而客厅空间足,为了大气美观,做成向外拉的们更好,符合场景的才是好的。

一致性有的时候真的是一个很大的陷阱,很多人不考虑场景,乱套用一致性。我毫不客气地说,这些乱套用一致性的人,打着旗号是为产品用户体验着想,其实很多时候对公司和产品价值为负。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列表页面的筛选项:

那些导致人云亦云的认知陷阱

这个方案交互设计师的思路是这样的:因为筛选项太多,全部放出来占用页面空间过大,把一些最常用的放出来方便用户操作,其他不太常用的筛选项可以采用下拉。

但是此方案居然有一个人坚决反对,理由是同一个页面的筛选项中,出现了两种筛选方式,不符合一致性原则。要么全部都铺出来,要么全部都展开。而且此人说法振振有词,理直气壮。领导也不太懂专业的用户体验,既然有人如此有理,这原则那原则地说了一大堆专业术语,领导听了当然会说:设计师再考虑两天吧,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案。

于是这个项目就这样被莫名其妙地耽搁了两天。两天后还是发现这个方案最好。

碰到这种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只能说,有的人对于产品设计的悟性真的是极差,只能以偏概全地套用一些死规则,这些人对团队的价值就是负的。

好的设计是不是一定要有足够的留白?

很多好的设计都有着足够的留白,然而,不分场景,以偏概全地把留白当做标配,很多时候是不恰当的。详见我之前发的文章:《用户界面,真的需要有那么多留白吗?》

总结

以上全部为个人生活和工作中观察总结的内容。

通过以上的例子,希望能帮助大家独立思考,防止掉进人云亦云的陷阱之中。你在形成自己观点的时候,要避免把相关当成了因果,要避免把逻辑推理的错误。更重要的是,你需要知道自己的认知可能是忽略场景,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是以偏概全的。

你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还碰到哪些大家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的错误认知的例子,欢迎一起探讨。

另外,招聘产品、设计等“上游”需要做决策的岗位时,独立思考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本文能对你有所帮助。后续还会有更多探讨“上游”岗位需要的特质。

 

本文由 @ArvinNing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爱盈利-运营小咖秀(www.aiyingli.com) 始终坚持研究分享移动互联网App运营推广经验、策略、全案、渠道等纯干货知识内容;是广大App运营从业者的知识启蒙、成长指导、进阶学习的集聚平台;

想了解更多移动互联网干货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运营小咖秀(ID: yunyingshow)

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SELECT dw_posts.ID,dw_posts.post_title,dw_posts.post_content FROM dw_posts INNER JOIN dw_term_relationships ON (dw_posts.ID = dw_term_relationships.object_id) WHERE 1=1 AND(dw_term_relationships.term_taxonomy_id = 3083 ) AND dw_posts.post_type = 'post' AND (dw_posts.post_status = 'publish') GROUP BY dw_posts.ID ORDER BY RAND() LIMIT 0, 6

京ICP备15063977号-2 © 2012-2018 aiyingl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9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