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精细化运营的目标
产品是什么类型的APP?是否需要过多的运营?
比如说你的产品只是个工具,那恐怕谈不上过多的精细化运营,一般做好常规的用户行为分析、再配合用户定性研究,用于指导产品的设计即可;如果是内容型产品,或者功能和内容兼具的产品,那确实需要考虑。
设计统计框架
统计的目标要弄清楚,拿到数据之后用来做什么?指导功能改进,还是版面调整?再或者是作为用户对内容质量评判的指标?
假设用户在你的app上会频繁进行交互和使用功能,同时还会浏览或者产生内容,那么需要在产品设计的同时,把你的统计框架设计好。
二、简要的操作流程
数据采集
首先列出你需要的数据项,接着评估哪部分是需要APP上报的,哪部分是后台可以统计的,然后分别在前后台加上。一般来讲,APP上报采集的数据,在发布前一定要经过谨慎的校验和测试,因为一旦版本发布出去而数据采集出了问题,不仅之前的功夫都白做了,还会带来一大堆脏数据,同时还有可能降低客户端的运行效率,得不偿失。
数据整理
数据采集完之后,需要将各种原始数据加工成为产品经理需要的直观的可看数据,这里需要做一些基本的数据逻辑关联和展示,就不赘述了。
数据分析
按照一开始设计的统计框架,你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自己需要的数据了。
比如用户行为:哪些功能使用得被人均使用得最多,哪些按钮被频繁点击,哪些在显著位置却未达到预期使用效果的功能,等等。
比如内容分析:哪篇文章被查阅最多,哪些内容被评论或者赞得最多,等等。
当然以上只是基础得不能再基础的分析,再深入一点的,例如你拿到这些数据,可以分析使用A功能的用户同时还喜欢B功能,二者关联性较强,是否可以在前端设计时更多的考虑整合,或者界面上的调整;比如分析点击流,大部分用户访问或使用APP的路径是怎么样的,是不是把核心功能藏得太深了?再比如可以分析不同用户属性,比如男性用户和女性用户,他们在用户行为上是否有明显差异?等等。
不同产品的数据分析方式和模型差距非常大,没法一下子就说清楚。所以以上更多的是举例。
三、一些需要注意的原则
数据本身是客观的,但被解读出来的数据一定是主观的,同样的数据由不同的人分析很可能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所以一定不能提前带着观点去分析(比如已经有了假设,再用数据去论证);
2.APP采集数据,一定是优先级比较低的事情,不能因为数据的采集而影响产品的性能和用户体验,更不能采集用户的隐私数据(虽然国内很多APP并没有这么做);
数据不是万能的,还是要相信自己的判断。
www.aiyingli.com
|
APP运营要注意些什么?
上一篇
移动互联网App推广的十大难题
相关文章推荐
-
Android新漏洞泄露敏感信息:影响近九成用户
IBM的研究人员发现,大约有86%的Android手机中都存在一个漏洞。黑客可能借此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包括银行服务和虚拟专用网络(VPN)的密钥,以及用于解锁设备的PIN码或图形。该漏洞位于AndroidKeyStore,这是Android系统的一....
-
案例解析|如何做一份简洁而有重点的的需求文档
导读:本文作者将以“懂球帝”的问答功能需求文档为例,与你分享如何做一份简洁而又具有重点的的需求文档。很多产品经理反应:需求文档在工作中有用吗?我们研发从来都不看我的需求文档,需求文档只是为了当产品出问题时拿出来证明自己的工作结果而已,写需求文档是为了....
-
轻松AppStore提速审核应用 你的时间很值钱!
爱盈利推出新开发者服务业务:IOS加速审核。原本审核周期要7到14个工作日,现在可以提交后的第二天上线。(只保证审核加速,不保证审核通过。)这样可以大大缩短审核周期,让产品更早的和广大用户见面,从而获取更多大量优质的用户。支持新品上架审核,和原有产品....
-
8月iOS平均每日下载量540万 同比降10%
用户获取和市场营销公司Fiksu今天发布了2014年8月手游成本指数,而据该公司的数据来看,iOS和Android设备的应用安装量都有所下降。另外,Fiksu发现,随着iPhone6和iPhone6Plus以及iOS8系统的发布,苹果生态系统的应用营....
-
文案应避开的六大“常识性”陷阱
文案从来不是在你的脑子里想出来的,而是在受众的脑子里找出来的。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小明的妈妈有三个孩子,老大叫大毛,老二叫二毛,那么老三叫什么?”看官们笑了,答案当然是小明。那么为什么有的人会根据老大、老二的名字,推断出老三的名字必定是三毛,置明摆....
-
2017年最火的十大网络用语都在这里了
昨天,教育部官网发布消息,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了“2017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本次发布的十大网络用语依次为:“打call”、“尬聊”、“你的良心不会痛吗?”、“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皮皮虾,我们走”、“扎心了,老铁”、“还有这种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