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就到了2016的尾声。
早在几个月前,我就曾与教授约定,想找个时间和他谈谈,促膝长谈那种,聊聊我当下的状态和一些思考。
在一个湿漉漉的深秋之夜,我和教授如约赴了这场谈话,那天我们绕着西湖在杨公堤畔散步,说起了这几年我自己的经历、当下的状态以及我关于未来的想法、困惑。教授静静的听着,间或给我一些回应与指点。
毫无疑问,在一系列旋转、上升与更迭之后,现在的我,肯定是想获得有舒适度的空间去自由调整一段时间。这个想法,是我当下发自内心,最想做的事。
那晚,我们探讨了很多可能性,这其中就有一个:比如,我不想背负很多人的“期望”。大家说“你正在想什么?”,“周航你一定在酝酿一个很大的事情”。每每听到这些满怀期待的发问,我会告诉大家,目前还没有(况且,搞大事情也并不能一蹴而就潦潦草草),我当下就是全身心的放空状态,真的。可能有一些朋友觉得,我这么说显得敷衍,但其实不是。这是我当下非常真诚的状态和回答。就同大家一样,在生活向前向上汩汩流动的某个阶段,你和我都是真心是想要彻彻底底的完全放松一次的。而现在,对于我,正好是对的时间。
我原来的想法是,也许我需要半年的时间,最多一年,要让自己彻底放空,好好做一下调整,来一场全身心的Spa。在这期间,我可能会很任性的做一些自己真正想做而一直没做的事,又或者,去过一些自己想过的生活。
教授听后很是支持,“你应该去好好调整一下”,他说,“不如先晃6年8年吧。”
啊?
我原先的预期,就只是6个月到1年,最多了。听教授这么一说我感到非常惊讶,6-8年,那时我就50岁了。歇那么久,我岂不是要废了。如果当真晃那么久,那个时候,我很担心“重出江湖”之后,什么都干不了了。
惊讶感慨之余,教授拍拍我的肩膀,说“那有什么老?以后人都能活到120岁呢,你50岁时一点也不老。”
这样来看,50岁最多算中青年,心里突然好受了一些。教授这么说,我想他更多的是从乐观看待生物科技发展的角度去定义的,我也很乐观的相信,随着新时代生物科技的发展,我们这代人类的寿命长度一定会有突破。
但教授的话,同时也从另外一方面给我巨大的启发。这个启发并不是生物科技会让我们人类活到多少岁,而是,我们应该按照多长的时间宽度来活?
这是一个全新的人生态度。
在过去,我们长期所受到的教育,尤其是当进入互联网这个超快节奏的行业领域后,一切无不在告诉我们,你必须“只争朝夕”。恨不得,把一天当作两天来过,在这个“围栏”内奔跑的所有人,都有着超高的生命效率与人生浓度。
多年前,我也曾是做传统行业出身,如今也深度体验过如火如荼。常常会和同事、朋友聊起互联网这一行,大家普遍的共识是,这里的1年,顶其他行业10年。这很棒,你的所有都凝结在这里,是超高度浓缩的人生体验。
鉴于此,在过去我们就理所当然的认为,只争朝夕、争分夺秒、拼命向前… 更高、更快是一种理所当然的“正确”。还有更多人会惯性的以为,这个行业只属于年轻人,属于那些活跃的新新人类。
我们都害怕自己老去,对我而言,随着年龄增长,这种压力和困惑其实也是越来越大的。但同教授这一次对话却让我有了全新的认识:
一个人的老与不老该如何去定义?
如果你认为,在某个年龄,就只能做那个阶段“该做”的事,那这本身就是一种“老”的表现。还有一种反之的状态,就是超越年龄、忘记年龄,随时都可拿起放下做任何想要去做的事,直到生命的尽头。那或许才是一种真正的,好的状态。
也就是说,如果我有幸可以活的更长,90岁的我也许还可以任性的做我想做的任何事,而不受年龄的羁绊,更不囿于思考的桎梏。超越年龄,意味着我再也不需要受任何年龄的限制,而让自己时时刻刻去陷入到来自时间的巨大压力。
一番思索,竟让我豁然开朗,一下子放松了下来,这感觉太美妙了。
基于这个态度,即使假设我到50岁、60岁就挂掉了,我还是愿意按照120岁的“人生预设”去活着,去思考我要做的事,去经营我的情感、我的朋友圈,每一天都像个年轻人一样朝气满满。这样,我会比以前轻松快乐很多。而我也相信人类真正持续、深刻、欢脱的创造力,一定是在足够放松时,才会闪现迸发。相反,人在紧张状态下,执行力是最好的,但那不是创造力。做事不等同于创造。而只有在真正的创造过程中,我们才能感受到由衷的快乐。
这次“湖畔夜话”,是我在2016这一整年中最大的收获之一。它如灯塔般对我接下来的人生态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可以更舒适、更从容,而我也相信,这样的状态一定会保持更好的创造力。我同样希望把这份美好从容的感受分享给我的朋友们,祝福大家在2017年都可以放松下来,感受生活。但并非松弛,张弛有度,总有惊喜。
放松,为了让我们保持更好的状态;放松,也许等待我们的,是更意外的惊喜。
祝愿大家!
周航
2016.12.27
易到CEO周航:2017全新的人生态度
相关文章推荐
-
避不开的社交“原罪”,阿里在社交入口上缺位的焦虑,到底该如何解决?
用一款已成为超级入口的金融产品去承担社交生态建设的原罪,圈子负责人的下课已是必然,这足以揭示阿里在错失社交入口后的心理阴影面积和抑郁指数。从来往全员KPI式的人头地推,到支付宝的女大学生、白领写真贴图圈子,电商基因过重的阿里终于让人看到了几分学会做社....
-
小程序丨如何打造微信文章阅读100000+ ?
随着微信公众号阅读量下降、涨一个粉丝是那么得难,所以每天推送的微信内容是那么的重要,只有好的内容才能提高文章的阅读量和涨粉,那么如何来打造一篇牛逼的微信文章,如何更让你的公众微信牛起来了。一、一个牛逼的标题标题党百度的解释是互联网上利用各种颇具创意的....
-
受众画像数据只是看看?——基于朴素贝叶斯的用户数据挖掘
做广告优化这么久了,也看过不少广告后台的受众画像,总体来说,对广告数据分析和效果优化的参考价值有限,不过聊胜于无。究其原因,在于很多广告后台的受众画像数据,只告诉了我们看了广告的这部分人群是什么样的,而缺失了发生转化的这部分用户的画像数据。原因主要有....
-
小程序丨小程序“公众平台助手”升级,手机端不仅可以看公众号数据还能进行这四项操作
还记得7月8日,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公众号数据助手】小程序的时候,只提供了“用户分析”和“图文分析”两大功能。于是公众号运营者们纷纷表示,为什么没有管理回复留言的功能呢?时至今日,微信公众平台终于将【公众号数据助手】官方小程序升级为【公众号平台助手】....
-
安卓又遭歧视 连刷朋友圈质量都比iOS低
导语:比如,两个人去游玩,一个人那安卓手机发朋友圈,用iPhone发朋友圈,由于微信的算法不同,两者的照片在其他人看来观感就会完全不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安卓上的微信软件并没有采用Android规范的UI,而是采用了与iOS系统相同的设计语言,这也....
-
10个步骤,了解新手入门过程的设计原则
新手入门是每个应用程序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很多时候,它的难易程度决定了用户是否会继续使用应用程序。在用户界面上,新手入门不仅仅是简单的5个介绍软件的页面或说明性的工具提示内容。下面我会使用最有趣的例子来描述新手入门过程的设计原则。1.关注用户目标我们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