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品牌进场抖音做全家桶,往往早期roi并不是很理想,如果FACT所有维度都兼顾,投入成本也很高。自播、达人矩阵、活动、头部带货需要全案的整合营销的运营能力。然后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代表性的账号,逻辑简单单一,然是可以高roi的情况下做出高流水。比如诉说美丽可以月销破亿,那不同的玩法底层逻辑的区别是什么?今天波波看到一个案例,通过案例来给大家拆解下。
通过抖查查新上线的流量层级历史可以轻松了解到,这个品牌直播间一进场就快速突破流量层级一周左右的时间直播间可以经常冲到B级(每场直播大几万人进直播间),又经过1-2周的波动期,能够稳定在B级直播间,然后将近一个半月的时间就冲进了A级直播间(每场直播几十万人进直播间)。
半年销售额突破4000W,而且据说ROI还很高,那么它的核心逻辑是什么?
核心逻辑就是:品类红利
这个逻辑,波波曾在之前一年的十几场线下分享上,多次提到。让大家一定要重视品类红利的概念。抓住更高阶的逻辑,往往比掌握流量技巧性感的多。
新奇特、细分、差异化、基于数据选品、基于数据打造爆品都属于这个范畴。
德玛贝尔通过高效率的内容投放,以起量短视频(起量元素落在了产品的个性化展示、未体验过的新鲜感、手调面膜一般在美容院使用做了背书等...)这种极轻的方式,效果非常好。解决了用户群里从A1(认知)到A2(吸引)再到A3(主动了解)的过程,然后通过单品直播间做A4(购买)的承接转化。
动作轻包含:
1. 短视频花费的成本很低,每天稳定生产,少量放量,如果有数据转化好的视频就放量;
2. 主播IP,直播间的打造也比较简单,不熬人社、不做活动、不拉停留,单品直播间,目标就是承接短视频带来的流量,20秒-2分钟的直播间话术循环,让短视频带来的用户直接转化;
3. 投放逻辑简单,稳定放量,保持高转化,就可以维持较低出价,以至于投产品可以做到比较高;
那转化好的逻辑在哪里?
5A逻辑如下,其实阿里的生意参谋一直在将“现代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的“5A客户行为路径”做为理论基础,指导商家做内容营销,抖音也正在以该逻辑作为方案制定和数据分析的基础。
通过产品的新奇特,避开大品牌和实力玩家的竞争。
如果你做常规面膜,那么很多用户因为买了A面膜就不会再去买B面膜,导致大部分商家在争抢固定数量的常规面膜用户。一定会出现竞价机制,谁的出价高、品牌度高、性价比高就会影响CTR(投放素材的排名不只看出价也看点击转化因素,实际是各种因素的乘积)从而在ecpm(平台展示你的广告1000次获得的收入)上面取得优势胜出。那样的结果一定是roi(投入产出比)不性感,甚至是比较低。做起来比较苦逼。
但是如果像德玛贝尔这种可自己调配的面膜,买了常规面膜的用户都有可能来它家尝试体验下单,整个用户群体的池子就变大了,也不涉及到和头部玩家的直接竞争。因为产品种草效率高,那么就围绕这一个附着点,持续的输出内容、进行投放、直播承接,再配合一个相对合理的出价,让ecpm变的比较高,就会出现非常性感的roi。
如果产品本身有爆点,那么素材的制作成本可以极大的降低,如果产品属于标品,那么就要在品牌上面、内容上面、代言上面、营销上面下文章,打造卖点,打造势能,势必会影响转化率与投产比。
抖音的放量逻辑是,转化率高一倍,基本上可以利用提高出价封杀同类产品的流量,或者是持续利用品类红利做利润。
短视频+直播
利用投放短视频解决A1 - A3,
利用直播间解决A4,
是比较高效的投流逻辑
相对于抖音提出的 F A C T 的品牌路线来讲,
该方式具备容易掌握,回报周期快,的优势。
但是也有缺点:
就是长期价值较低,往往因为太容易起盘而忽略产品质量和口碑。
其实波波这里建议品牌方可以结合起来搞,主账号做势能,其他账号重销量和回收。
这样可以兼顾短期投产和长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