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传得很火的一篇《马化腾对内讲话》的文章,继华为任总之后,继续敲响市场寒冷的警钟。腾讯都不买量了,说明了什么,我们中小公司出路是什么?波波今天来给大家分析分析。

你不买试试,分分钟出局!
因为绝大部分创业公司,自己的流量闭环还没有形成,私域体系规模还很小,买量侧无法和腾讯当前的战略方向对标。
马总的言外之意是,不靠买量硬撑着一些业务线的体量了,现在已经过了渠道为王的时代了。大公司靠人多钱多,守在流量入口,就可以快速让业务线形成垄断态势,然后靠垄断形成暴利模式,可以抗住高额的流量成本。
原来的业态,把流量成本快速拉高,也进一步稳固了行业壁垒,让后来者无法在这么高的流量成本之下,业务规模反超甚至是增长。
这个时代流量触达不是核心竞争力了:
因为有太多信息流平台可以实现,用户和信息的链接,流量触达能力已经成为了类似城市公路一样的基础设施。对于我们小公司,你有自己的私域,我也有自己的私域。用户在800个公司的私域当中,所以这个私域运营的核心也同样不是流量触达了,因为大家都能做到一定程度的触达,核心还是以什么样的产品服务+内容形式进行触达。
马总的内部分享强调的是,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最稀缺的是用户的注意力资源。短视频正在疯狂抢夺游戏和长视频业务线的用户注意力和时长。要减少长视频的投入,增大短视频内容的投入,这其实就是腾讯新时代的买量形式,通过对内容的投入,守住自身的流量基本盘。否则微信用户规模再庞大,最终也会沦为类似短信、移动电话一样的基础设施,被边缘化。
花钱买触达,不如花钱砸内容质量,这是时代不可逆的趋势。很多流量型打法的平台公司、新锐品牌、还没有从上一个流量生态的核心打法中觉醒。所以才会以高投入低回报的低效买量形态续命。
随着波波在一线做流量变现,做流量生态的内容服务。发现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把预算往短视频内容方向、签约达人方向、星图和种草方向倾斜。然后再配合适当的流量精准触达成本(千川)实现品效结合的流量获取。
很多公司依然保持着,流量触达和内容上面的投入是9:1,甚至更高。应该改改了,至少调整成5:5开,其实最理想的形态是1:9。
维持住一个基本的流量盘,是打磨好内容的必要前提:
有助于孕育出适合流量模型的优质内容。想做好内容,完全没有流量基本盘,是不可能的。腾讯不买量,是基于视频号产品的基础流量盘面已经稳定增长,他可以重点抓内容就行了。但是我们很多创业公司在新的流量生态里面还没有拿到稳定的流量基本盘。
何为稳定的流量基本盘,你一天有多少专属优质的曝光可以用来分配给自己的品牌和产品转化,你一天有多少精准的转化流量,还有就是你一天有多少全新用户的种草盘面,这些都是在新的流量生态下想做好内容的基本前提。
没有这个流量盘,如何基于数据去打磨你的优质内容?一些动作比较快的品牌,已经在抖音做到每个月几亿次的曝光,新增几百万的A3(行动)人群,这种流量循环的能力,不是你有钱砸就可以短时间做到的。
起盘都是需要经历底循环阶段的,从每月百万级曝光和几千个A3的增长规模下,去调整人群画像、调整产品形态、调整传播的内容、当roi逐渐达标,甚至是大幅的提升后,再拉高曝光的量级,这时候面对的必然是流量的泛化,整体转化率会再次下降一些,基于当前的流量规模,进一步调整产品卖点、运营策略、加强内容能力提升。始终重复这个循环直到规模越滚越大。
好内容有哪些要素:
1)精准抓住人群(注意力+认可度+记忆点);
2)高效的信息传达,用户可以轻松完看,简单快捷获取有效信息;
3)有延展性、系列化、IP化、深度围绕品牌文化;
4)可以稳定输出,可以量产扩大规模,形成固定的模板和风格;
5)不哗众取宠,不歪门邪道,本身传递的信息就是价值;
6)符合主流平台投放放量的结构;
7)功效宣传,度把握的刚刚好;
8)作为公司决策层,要有在内容上高投入的意识;
关注波波,下篇聊下抖音付费起号难,如何应对的问题
抖查查数据会员折扣活动,大家可以去官网或者App开通抖查查会员,建议选择专业版或者旗舰版年度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