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的倒数计时之际,不少人开始总结自己这一年所奋斗的成果。而在回顾自己这一年运营社群的历程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花费在社群上的精力,大部分是去想着:怎么往社群里增加人?
静下来思考之后,发现这一年我看的书籍以及文章,十之八九都是讲怎么邀请别人加入你的活动,怎么说服别人付款加入你的社群,怎么圈人卖货的。网络上太多太多教程都是教社群运营怎么做“加法”,而几乎没有、或者是极少是告诉我们怎么去做“减法”的。
一、为什么要做“减法”?
前几天在钛媒体看到一篇文章说,所有创业的或者在大大小小创业公司干活的人,都能感受到获取流量比之前难很多。对于普通的创业者来说,根本就没有所谓下半场,互联网红利期已经结束了,就结束了。
我觉得她整体上来说都是正确的,互联网的下半场的确都是巨头们的狂欢,但是对我们这些小型的企业来说未必就是没有机会。流量是很难获取了,所以想要靠流量来走,确实是没有机会了。做社群也是,光是想着怎么拉多一些人进来玩,拓500人群、拓1000人群,然后立马卖货变现,的确是已经没机会了。
随着朋友圈没落,现在扔个二维码到朋友圈让相关的好友加进来,也不可能会像以前那样出现爆发性的效果,因为大家都开始不看朋友圈了。就像其他事物一样,社群的发展早晚也会迎来审美、视觉、感觉疲劳的。群加多了,人没累,手机都会累的。
人们对圈子的狂热已经减弱,于是人们“选择性退群”、“大面积屏蔽”、“混圈有风险,加入很谨慎”。退出不相干、拒绝重要性不高的社群是大多数当下人对待“社群”的原则。当社群运营遇上“退群潮”,难道真的只剩“一地泡沫”?
其实我觉得,大家开始拒绝社群,一方面由于许多社群没有做好标签划分,许多人重复交叉加入,经常收到重复的信息造成了重负。另一方面是因为当下社群的活动让大家变得“碎片化”了,输出的价值也很碎片,没有连续。
所以这时候,我们应该来给社群做做“减法”,将价值变得更聚焦。
二、怎么做减法?
社群对许多企业来说,用来最大的作用就是降低获客成本,多了一个渠道去及时用户的不满以防流失、去刺激用户消费欲望、老客带动新客降级信任成本等。说白了,社群就是一个工具。如果这个工具由于太杂太累太多,将你搞得身心疲惫,无力做好自身的产品,其实是本末倒置的,所以这是可能就需要舍弃掉不要的部分了。
1.“减渠道”:砍去低效的渠道
做社群的要成为巨大的流量入口,由于人力成本或者其他技术原因,现阶段几乎不可能,且今天互联网的70%流量都掌控在BAT三大巨头手中,走流量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无论是纳新、还是推广宣传,社群的线上的渠道本来更集中、更聚焦。
以前总想着通过多个渠道去吸纳社群成员,更多元化地让群成员接受到信息,于是举办一个小小活动,宣传的时候要靠微信、要靠网站、要找合作平台发,最后因为需要宣传的地方太多,为了更好地用户体验,为了逼格,我们要根据不同的环节,要制作最多可能高达10张版本相近、尺寸或者少量内容需要改动的宣传图片。到最后,其实那些多余的平台,并不能带来多少流量,反而让我们以及我们的设计师很疲劳。
聚焦于几个主要的渠道,砍去那些占用你大量资源和时间成本、人力成本的渠道非常有必要。无论是在社群初期、还是成长期、还是成熟期,都应该计算好投入和产出比,不要浪费时间在形而上的东西上。
2.“减人”:清理不相干的人,清理重复的人
大家现在都在“禁广告”,提升圈子营销的成本。把不相关、不愿意花时间互动、不关心群动态、冷不丁就打出广告的人尽可能的清理掉,才能把时间留给需要沟通和互动的人。
而如果社群间的人,交叉、重复太多,不仅群友们要经常收到重复的信息造成了重负,对运营者来说也是需要花费时间去不停得看更多群,不能将时间聚焦去到关键节点的人。与其浪费时间给不产生价值的80%的人,不如更快找到产生出更大价值的那20%的人。所以,大胆得清理吧!
3.“减需求”:将价值聚集
人之所以累,不是拥有的太少,而是想要的太多。组织者、参与者再强大,就一个小小的社群,不可能一次性能满足几百号人的所有需求的。社群可以最大限度的全方面了解到用户的需求,但是了解到需求后,并不一定全都亲力亲为去满足,而是要重点发力于去满足你最擅长最有优势的能满足的那些需求,打造个性化的社群功能。
“碎片化”模糊了价值,而聚焦可以产生价值。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将群成员的众多需求删减,挑选最有价值的事儿,迭代中去掉验证错误的需求点,带着功利目的地、垂直细化地建立社群,做到功能分类、人群分类。
功能分类的话,就是比如像最近越来越多企业开始打造自己合作伙伴群、资源整合群,这些都是一些功能更垂直细分的群(实不相瞒,笔者至今接触到这么多社群,最能让我觉得耳目一新的,反到是第一个除了打车券、外卖券、共享单车券什么都不许发的群);而人群分类的话,就是比如说,如果是发现社群中小伙伴们对“新媒体”方面的需求有很大,自身对这方面也可能有点基础,就可以逐步新媒体专属社群。
综上所述,给社群做“减法”就是从宣传渠道、群成员、群需求多个角度来给社群做价值聚焦。当然了,以上所想到的“减法”,其实我们最近也是在实验着,准备在2017年继续开展的工作计划。关于社群,大家都还在摸着石头过河阶段,还请多多赐教,请多交流。
爱盈利(aiyingli.com)移动互联网最具影响力的盈利指导网站。定位于服务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移动盈利指导。我们的目标是让盈利目标清晰可见!降低门槛,让缺乏经验、资金有限的个人和团队获得经验和机会,提高热情,激发产品。
相关文章推荐
-
线上运营推广之目标用户分析
爱盈利(aiyingli.com)移动互联网最具影响力的盈利指导网站。定位于服务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移动盈利指导。我们的目标是让盈利目标清晰可见!降低门槛,让缺乏经验、资金有限的个人和团队获得经验和机会,提高热情,激发产品。在线上推广运营的时候,如何分....
-
互联网时代,让用户来帮助你建设和宣传品牌
不同时代的人创造了属于那个时代的大品牌。品牌本身如果不能随着世代的更迭而演进。终究会被新的时代抛弃。所以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建设起属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代表品牌。互联网时代是个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时代,都有各自的独特经验,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建设品牌的方式....
-
宝岛眼镜是如何做好用户运营的?| 拆解眼镜行业TOP1
今天给大家拆解的这家公司,非常有意思。1、它在大众点评有7000个会员,很多是高阶会员,平台权重非常高;2、这家公司在小红书有500个达人,能够产出高质量种草笔记;3、它在知乎有200个达人账号;4、它有30个抖音账号,做了大量短视频并且已经开始做直....
-
运营实例:用户画像在运营工作中如何应用
今天的文章很短,不过千字,但估计应该对一些同学会有一些启发。何为用户画像简单的说,用户画像就是将所有用户的数据进行归拢、聚类之后,通过标签或其他方式将用户行为进行分类,从而得出精细的用户类型,用以运营、产品的实践。再简单点说,通过分析数据,将所有用户....
-
APP运营:用户激励机制的要点和方法
用户激励机制是你无论做产品也好做运营也好,都是一个非常需要注意的命题。一、定义具体定义:用户激励机制是指在一个产品的完整生命周期里,包括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为了提高用户的粘性、忠诚度和对品牌的认知度,而采取的产品手段和运营手段。团队工作:....
-
实操方法论:高客单价的职业教育,如何做留存和增长?
1月30日晚9点,野生运营在腾讯会议上,开展线上圆桌讨论《关于留存主题》,5人小型交流,围绕复购、续费、老带新等运营环节进行了深入的分享和探讨。以下是本次讨论中,其中一位分享嘉宾张沐的精华分享(内容已得到本人授权),enjoy~我分享的之前我们做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