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不清里边的本质和重点的话,很多时候你的预算就是打水漂。再加上市场的鱼龙混杂,一套玩法往往半年时间,红利就消失殆尽。方便大家思考:你为什么要用KOC这个打法?它对你而言,真正的目的和用途又是什么?如果你觉得还不够,年初我写过一篇文章:《一文讲透KOC打法的核心与思考》,里面提到的核心观点和玩法,到现在都没有变,大家不妨自行去阅读,再次梳理理解。任何玩法,如果抓不住本质,逮不住重点,注定是一场浪费预算的虚无。前几天我特意拜访了童话传媒创始人沈总——这家号称是KOC机构里的王者,我也对他抛出了几个灵魂拷问:沈总的回答很直接:市场确实卷,童话传媒就是一卷到底。他们现在的价格是200–300元/条,合作模式一条起拍,包肖像授权、包素材授权、包修改、包满意,但不包赚钱。市场已经卷成低价一条起拍,如果客户没有复购,那注定是赔本的买卖。童话传媒赌的其实就是客户复购,相当于倒逼团队必须做好交付,这门生意才能活下去。我自己也算了一笔账,要组建一个最小作战单元的内容团队,一个编导、一个拍剪,再加上模特、场地、道具等,再怎么算,一个月成本也不会低于2万块钱。
换个方式来思考,与其自己搭团队,不如找机构合作,把机构当成内容外包服务商。当然,大前提是商家自己要非常清楚——需要什么样的内容,并且已经有了确定性的爆款模板。2万块钱,就能采买近100条视频,关键是还能拿到不同模特、不同脸的素材镜头,然后靠自营剪辑二次加工混剪,这妥妥就是一家素材镜头外包服务商,只不过是由KOC超级个体整合出来的素材镜头服务商。(黑牛线下课PPT内容节选)
在平台上,每个创作者不论粉丝体量大小,本质上都是一个“内容机构”,每位达人的“脸”,本身就是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时候,商家采买的并不是完整的一条视频,而是这张有感觉的脸,以便团队后续做混剪。
素人感的推荐分享素材,在一段时间内是一种稀缺的跑量内容形式,因为它更真实自然,基于这种形式的批量创作,往往能带来不错的跑量效果。
其本质仍然是:依靠达人不同的脸,来把一套爆款脚本价值做到最大化。如果达人自身能爆,当然更好;即便不能爆,也相当于商家采买到了一批优质素材镜头,丰富了自己的素材库,用于二次混剪。归根到底,背后还是效率的比拼。比拼谁能用更低的成本,生产出达成目的的内容。沈总还提到他们的核心理念是:不神化内容,不溢价内容,而是把控万千达人的内容“及格线”。通过多套衣服穿搭、多样化场景,把产品核心卖点自然融入生活化的拍摄中,带来真实感和分享感。我接着问了第二个问题:商家为什么要和机构合作?为什么不自己去 BD?
沈总说:超头部商家有自己稳定的 BD 团队,可以直接去BD谈合作,但更多商家是刚进入这个赛道,并不专业,沟通建联的效率极低。
过去的模式是,KOC不需要稿费,自然流就能跑量,现在的模式却不同:自然流基本宣告失效,投流也存在不确定性,优质KOC基本都需要稿费。商家如果自己去BD,合作单价往往更高;而童话传媒与 KOC 长期合作,批量采买,自然能拿到更有优势的价格。
我一听,这还是比拼效率的生意。干同样的事,谁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谁自然取胜。在存量时代,竞争的核心就是效率。效率的第一步,是内容效率;总成本领先的第一步,是流量成本领先。
当然,这个行业也存在问题。
当某种内容形式稀缺时,该内容形式一定会大爆,因为稀缺,所以用户有新鲜感。
我经常提到:抖音就是开卷考试,小爆靠勤奋,大爆靠创新。内容同质化的第一层原因,是产品的同质化。当“抄袭爆品”成为共识,就会陷入效率的比拼竞争;内容同质化的第二层原因,是爆款模版的同质化。观众厌倦看同样的内容,而谁能够贡献新的爆款模板,谁就能吃到下一波流量红利。毕竟,爆款素材超级起量的开拓者,往往是新内容形式的开拓者。所以,在存量博弈的时代,所有打法都逃不过两个关键词:效率和创新。KOC 不是万能钥匙,但它是当下最接近“低成本内容外包”的方式,可以为团队持续提供丰富素材。
至于是真红利还是割韭菜,不在于市场卷不卷,而在于商家能不能看清本质,达成自己的目的。
问题从来不是 “KOC还能不能做”,而是——你能不能在这场开卷考试里,比别人更快、更省、更有新意。
想明白了,才能玩透彻,也才能决定你能不能赢。

(也给童话传媒打个广子,需要KOC合作或者素材采买合作,自行联系)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黑牛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