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更新这样的硬干货了,在波波的逼迫下,我家PM阿成连夜把最新的实操新的写成了文章,前段时间受到政策的打击,没情绪更新文章了,最近才缓和,毕竟平台不缺你个把服务商,生态再怎么变,依然有人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平台愿意拿服务商的激励去补贴用户效果可能也不错。本月接到了3个品牌的企业内训业务^_^,所以兄弟们,继续走起...
今天推荐,爱拍dp增长组:阿成的一篇文章,给出一个品牌直播间千川百分百起量的方法以及实测的效果,适合迫切想要放量的品牌自播直播间。阿成微信:samsara_0659,欢迎将本文方法实测交流!
4月26号拉爆了一个品牌自播的直播间,单场直播GMV破百万:
关于本次案例的一些思考:
在分享干货之前,先和大家说一些核心观念:做抖音电商,特别是品牌店播这件事,平台的道永远大于人为操作,团队的基础素养只是你进入大盘并且存活的门槛(基本盘),而不是绝对影响因素。
做到今天,在场玩家团队执行侧的差距会越来越小,真正爆量的原因往往会符合这个规律:用户需求>产品>内容>团队。
给大家分享两张图,这两张图是我们项目策略变化前和变化后的数据转变。

策略调整前后对比图
变化前2月底直播14h,销售额2w;变化后4月底直播26h,销售额100万。间隔2个月,数据变化之大,天壤之别。
销售额翻了75倍!调整运营细节能够带来这样的数据变化么?纯属扯淡!
实际成交是150w,大屏显示不是只有100w吗?
没错!就是150w,这两张图很明显的区别就是,一个成交智能优惠券金额是0,另一个成交智能优惠券金额是51w,而成交智能优惠券的定义就是由平台本身根据用户消费习惯,向用户进行发放1-30元的优惠券,从而促进转化。至于打开的操作就只是一个开关的启动,如下图所示。
当然,很多人会说我建计划的时候也会打开这个按钮,但是好像也没什么用,这里面存在的gap是因为你打开了但并没有成功通过平台的报白,如果没有参与报白的情况下,即便平台发放出去了,大概率也会是如图类似的效果。
而我们发了足足50w的优惠券,很多商家或者品牌方这时候一定会有个疑惑是:那这个钱到底谁承担?
给大家一个确切的答案:所有费用平台承担!如图是具体的政策。
起量原因其实一共三个核心点:
1.成交智能优惠券
这一part就等同于走上了真正的道,而这也符合我最开始说的逻辑:用户需求>产品>内容>团队。
这个品,我们做了挺久,细节调优一直没什么明显的起色,甚至惨的时候,单场只有1w销售额。
首先,很多品牌方的产品一旦面市,不可能存在换品换包装的操作,要么死磕到底,要么彻底放弃。而内容和团队方面的努力,我们做了太多,数不胜数,焦虑、绝望、崩溃、内耗等等各种各样的情绪早就成为团队常态。
而成交智能优惠券是真正符合用户需求,也是救我们于水火之中的一条道。因为产品销量差,内容效率低,所有所有负面的核心原因,归根究底就是产品并不符合用户需求;而产品的关键就两点:客单价/卖点可视化。
卖点可视化方面我们该做的都做了,不说做到100%,但是80-90%总有了,可压根毫无起色;至于客单价,产品本身的价格其实是由市场/用户决定的,产品的定价,是否符合用户实际的心理预期甚至超出,如果你的价格和产品本身所让我感受到的价值远低于我的预期,我凭什么心甘情愿给你买单!
而平台只不过恰巧帮助我们做到了解决用户的需求,换句话说,是平台把产品的价格匹配上了用户的心理预期。
如果转变成平台算法的视角,也一样是因为你素材起量后,平台发现给你花出去大量的钱,转化效率远远低于你的出价/roi系数,为了补上这个空缺,也为了避免赔付机制的过度赔付,平台势必会根据用户的消费力发出去大量的优惠券,强行拉升你的roi。
2.产品/机制本身的定价
我们主推的机制其实测过好几种,后续确定下来的是两种机制,一个定价是中客单无赠品,一个定价是高客单搭配赠品。
而我们以往一直主推的机制是高客单搭配赠品,在搭配智能优惠券后,我们立马改变策略调整成了中客单的机制。那为什么我们后续会调整成中客单的机制?
核心的底层逻辑有两个:a.用户算账的敏感度;b.产品价格搭配优惠券后的体感明显程度
这两个逻辑一定是相互关联的,而不能单独拆分去理解!换成中客单是因为配上1-30元的优惠券,用户体感更明显,同样也是因为即便不考虑优惠券,高客单机制对于用户来说,简单算个帐就明白,我买中客单和我买高客单的本质上没有区别,你只是多送了我一些无关痛痒的赠品,更何况产品本身所展示给我的价值是不符合我预期的。
如果选择高客单机制,即便搭配了优惠券,也不会取得特别显著的效果。原因是用户会算账,他很清楚的知道你高客单本身就没有任何溢出的价值,没有足够的理由让他在两个机制中无脑选择高客单机制,同时我中客单,对于用户来说,配合优惠券,不管是10元面额还是20元面额,对于用户来说,价格变化的体感更明显!
3.团队的基本盘(直播间&内容端)
最后一环,虽然排序在最后,但我放在最后的原因只是因为,针对大部分的商家或者品牌来说,其实团队的能力大概率不会有特别明显的差距。
对于到一定阶段的商家来说,不管是直播间还是内容端的能力,团队一定都已经具备基本的基础素养了,更多的反而是认知和经验上的差距。
而很核心的点是,它很重要,但相较于优秀同行,相对而言就没那么重要,因为大家都具备;同时这些能力只是基本盘,如果没有基本盘,机会来了你也把握不住!
至于运营方面的一些具体操作,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因为不管是内容优化,还是直播间优化,真要说起来,说个三天三夜可能都说不完,大家会的各式各样的优化方案我相信也只会比我多。
更何况如果素材压根都不起量,平台连发券的机会都没有,何谈后续的爆量!
总结
综上所述,三个点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如果你认为其中某一环不是很重要,可以试问以下几个问题:
①如果没有成交智能优惠券,光靠更换机制(不迭代产品不降价),24h能播150万吗?
②如果没有更换机制,光靠成交智能优惠券,能瞬间拉升这么多量吗?
③如果没有直播间精细化运营,没有强力主播,在线飙升2000人时,能承接住流量稳定转化吗?
④如果素材不起量,会有后续一系列操作的空间和机会吗?
实操分享:
最后,给大家提供一些我们本次案例中具体实操的一些路径以及方法,仅供参考,具体操作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消耗TOP1的主力计划第一阶段不做任何调整,即便roi骤降的贼猛,也不做调整,让其消耗,同时立马调整主播排班;这里注意:不复制计划,而是新建计划降低出价/抬高系数,同时增添新素材&没跑起来的老素材
ps:这里面的核心逻辑是,大的消耗趋势下,素材被带动消耗的概率会更大
新建直投直播间计划,出价/系数按照预定目标进行设置(不用管是否消耗的动,大消耗基数下,钱够多,主播能力ok,这条计划一定会被带动消耗)
ps:因为我们过往直投直播间计划的消耗量一直很低,只有总消耗占比的5%
半小时-1小时为周期,观测并调整除直投计划外的新建计划的系数/出价
ps:新建计划不用考虑赔付保障
主力计划消耗量级达到一定程度,开始降低出价/抬高系数,每一次的修改幅度不要超过15%,可以调整到跑不动为止,前提是新建的计划已起量可以顶替,然后最终关停
ps:主力计划调整次数是有限的(可以卡0点去操作,0点前调2次,0点后调2次),因为消耗量极大,而且通常都是超成本赔付,所以一旦修改次数过多,赔付机制失效,会白白损失很多看不见的钱
靠新建计划拉升roi,拉长直播时长,只要保证库存以及投流现金充足,roi可以通过卡计划预算的方式,逐渐拉升,只不过最终会因为边际效应,提升越来越慢,越来越不明显(长时间不会有上涨)
核心ps:以上所有实操的前提是,在牺牲一定roi的情况下,极需销售额的增量,而且过程中必须稳住心态,必须是老投手,知道怎么卡预算拉roi,在数据波动的情况下,心态够稳!
最后的最后,即便实操不适合自身,也希望各位可以从中思考吸取到很多经验以及方法论吧!
抖查查数据会员折扣活动,大家可以去官网或者App开通抖查查会员,支持付费直播间和在播直播间ROI查询,数据工具性价比之王,建议选择专业版或者旗舰版年度会员。添加小助理进行咨询业务以及领取各种福利:
红包门槛,日耗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