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部分人所讲的社群,其实最初的形态是来源于在PC互联网时代的社区,比如天涯社区、百度贴吧等,而在移动终端时期,你的朋友圈在移动互联中的关系,也许相互之间远隔千里,但基本上是你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也就是说,彼此之间是通过某种纽带而联接在一起的。就如同村落时期的关系,就算不是很熟,但寻根溯源,差不多都有点沾亲带故的。社群就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基础之上的关系。
谈及社群经济,不少人会联想到《罗辑思维》,罗振宇在四个月内两次招募付费会员,入账会员费近千万的故事,让人对社群商业的力量惊叹不已,而罗振宇本人更把互联网社群称为未来商业的核心动力。
据可靠消息透漏,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品牌估值已经高达一亿。而罗辑思维最具价值的地方是,他通过媒体建立了一个社群。

社群大行其道的时刻,企业建立社群该从何切入?
两句话:以求道的精神做产品,用求爱的方式做传播。产品不极致,什么都是虚的。
罗振宇要不是他的有料有货有态度,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星巴克要不是把咖啡做到这么极致,就是妄谈粉丝经济;同样,黄太吉的煎饼、雕爷的牛腩要是产品或体验不极致,就都只是借助互联网高效传播形成的一场炒作,罗永浩的锤子手机要是产品出来后,没有两把刷子也都长不了。
把产品和体验做到极致还不够,你还得学会传播。很多人天然地反感传播,把会传播当成是投机取巧,总是抱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态度,等着别人来发现你。不要说在大众媒体时代这种观念就是错误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那就连生存的机会都没有。
试问,你的受众都已经不看报纸不看电视,媒体没落、广告无效的时候,你的东西再好,你该用怎样的方法告知你的受众?
未来的商业核心动力是否会是社群?
工业社会的逻辑是规模化,做饮料就要做可口可乐,把一罐汽水卖到全世界,因为规模才能产生效能,这是工业的基本规律。但未来商业的增长方式会出现变化。以日本的HelloKitty为例,它不可能卖给所有人,只有特定年龄、特定文化的女孩才喜欢。但HelloKitty不仅卖小猫,还卖授权给很多产品,这是一种内生型增长。有一个词叫范围经济,就是先划定范围,然后在范围内靠多品种实现增值,这个逻辑是工业社会所不理解的。
《罗辑思维》的实质是基于互联网的社群。社群关键不在于有多少人,而在于影响力度有多大。李宇春粉丝会的核心会员并不多,但个个能为她出力。如果我们现在放开招,招10万人没问题,但是我们不愿意,因为现在我们也在探索这个社团该怎么玩,如果玩不好,小群体的成本还低一点。
形成社群的基础是什么?克莱舍基在《无组织的组织》中讲得很明白:1、共同的目标,或者是纲领,通俗说叫调性、逼格,人群通过纲领、调性已经做了有效的区隔,基本上能做到让对的人在一起。2、高效率的协同工具。这也是为什么在PC时代社群比较难以建立的原因,微信、微博这些实时工具,使得协同变得非常容易;3、一致行动。因为前面两个原因,一致行动变得比较容易,而这个一致行动也反过来促进了社群的稳固。
工业社会在未来十年内就会全面终结,只不过很多人意识不到这种摧毁性的力量正在地平面上崛起。未来的竞争不是同行竞争,而是跨界混搭穿越竞争。为什么小米毛利那么高?因为它把传统包袱全扔了,不需要渠道铺货、不需要给渠道商回款、不需要设维修网点,通过互联网把交易成本拉到最低。做了十几年手机的老牌企业看得目瞪口呆。
罗振宇:社群的逻辑就是一群人团结起来占其他人便宜
一旦一群人聚集起来,他们就会产生占便宜的能力,这就是商业利益的来源。最简单比如做团购,我们都可以做得成,因为我有10万人,这本来就是商业模式。我不信任品牌,媒体捧出来的品牌毫无意义,但是我信任朋友的推荐,推荐和信任将构成未来互联网社会的基本组织形态,因为交流的成本越来越低。
人家凑几千人玩团购,我凑10万会员玩团要,上次向乐视要了10台大电视、20台电视盒子,最近又跟黄太吉要了10万份煎饼果子,一分钱不给,白拿。商家送完一回还求着我们再送一回,对他们来说这就是营销。
乐视跟我合作,得到四样东西:第一,曝光渠道,我的影响力范围达到100万人,能大大提高产品曝光度;第二,人格背书,这是罗胖子认可的产品,相当于给他们做阶段性的形象代言人;第三,慈善意义,支持《罗辑思维》相当于捐赠一个知识社区。更奇妙的是我们制造了稀缺性,传统的抽奖活动人人都有机会,现在我们明告诉你,你们没机会,谁让你们两百块钱没交呢。乐视送我们几万块钱的电视,一石四鸟,当然愿意了。一群人团结起来占其他人的便宜,这就是社群的逻辑。
很多大组织都在考虑互联网怎么转型,转型的第一件先把自己做小,小到一个人格或者一个人格体,因此在未来世界做自己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魅力人格体对社群的意义,相当于就是舍基协同三原则里面的共同纲领。罗永浩、罗振宇,包括正和岛、B座12楼,不管是个人还是一个公众号,都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自己的态度和主张,这个态度和主张就是魅力人格体,粉丝因为认同才会聚集在一起。一个有调性的产品,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塑造自己的魅力人格体,不管是苹果、锤子手机、魅族,还是Roseonly的鲜花、南食召的温州特产,包括明道管理软件做的事情,都是如此。
有了移动互联网对媒体的解构,人人皆媒体,有魅力人格的人和事,这个时代就特别容易凸显出来。所以,移动互联网时代,态度也是生产力了。
移动互联网正带来另外一个新的巨大的机会,我把它称为社交红利时代。在这个时代,谁懂得社交,懂得传播,就能够掌握商业的先机。不管雕爷、黄太吉、大象安全套最终会怎么样,但他们确实是非常懂得移动互联网社交的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一个很重要的特性是市场即对话,就是我们必须说人话。
他们所置身的那些大组织,在互联网冲击下,都在飘摇,身处其中的人该用一种什么样的姿态来立身呢?就是利用现在的组织给你提供的资源,做一件让整个市场都看见的事,完成个人在原组织中的崛起,这也是对你现任老板最负责的做法。
社群的价值在于运营
现在的世界充满不确定性,各种因素随机组合,机遇、勤奋、忍耐、关系链,恰好配对了,一朵花就开了,此外没有任何标准能够确定谁成谁败。所以重复创业者反而吃香,因为他经历过反复失败,解除了很多不确定性。
现在几个因素容易组合出成功配方。
第一是小,只做点,不再试图做线和面,商业空间也很大。
第二是连接,你判断未来互联网的生意就看他是阻碍了连接还是促进了连接,谁阻碍连接就不得好死,谁促进连接就将拥有一切。比如说GoogleGlass就是个好产品,因为它让人随时随地在线。马云怕微信也是这道理,微信会吸掉一切。
第三点是通过连接形成社群。社群的价值在于运营,一群人聚集起来之后可能是乌合之众,也可能做成大事,最重要的是干什么。明确知道把这群人聚起来要干什么,比如做基金、做风投,甚至可能去做互联网金融。不能光把人聚一块就完了,是打麻将还是下象棋,取决于决策者。
很多企业管理者可能会问了,做企业服务的也要搞社群吗?
实际上,面向B的服务最终也要走向社群商业,但效果不会这么明显。因为B是一个理性决策的组织,情感的东西作用不会这么大,但是面向C端的服务,即有社交的传播是未来企业的基本功。
相关文章推荐
-
对免费的客户应该更狠一点吗?
付费用户是公司的核心用户。把核心用户服务好,才能立足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但是对于免费用户真的应该狠一点吗?软件收费是可耻的吗互联网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成熟了。而且现在一个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互联网服务慢慢从一个遍地免费的市场,演变成为一个收费和....
-
下沉用户你还看不上?
互联网下沉用户正在日益崛起,三四线城市正在成为一个新战场。背景在我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认知中,消费升级是商业环境的主旋律。从跨界电商的崛起,到网易严选这种大牌工厂定制商品卖场无一不在印证这个主旋律。但是从今年开始,以拼多多的上市和趣头条的崛起,让我们看....
-
没有现金流、没有物流,台湾社群电商靠什么火起来?
在台湾这波移动社群商务热潮中,不少跨界业者争先加入社群商务的市场,虽然电商社群化的概念已经逐渐演化成为一种商业模式,但是没有现金流、没有物流的这些社群电商,核心竞争力在哪里?目前这波在台湾的社群商务APP整个运作方式大抵如下:1.手机拍照修图;2.编....
-
【观点荟萃】大咖们是如何看待社群经济的?
过去几年,移动互联网在悄然无息间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从用户获取信息方式和习惯的变化,再到社交方式的变化,进而引领了社会变革。互联网社群经济时代的到来,也引领着新的商业时代的到来。那么,互联网大咖们是如何看待社群经济的?罗振宇:社群经济是未来商业的核....
-
“沉睡的粉丝”该如何唤醒?试试话题征集
公众号粉丝里总有一波不打call不看文,不怼不留言,该如何唤醒这些“沉睡的粉丝”呢?话题征集是个不错的方法。公众号运营的越久,你可能越容易察觉一个问题:即便是一个拥粉千万的公众号,平均阅读量都保持在十万百万的水准,但总会有一部分“沉睡粉丝”不打cal....
-
就是这7个步骤,让我6个月做到了100万用户
爱盈利(aiyingli.com)移动互联网最具影响力的盈利指导网站。定位于服务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移动盈利指导。我们的目标是让盈利目标清晰可见!降低门槛,让缺乏经验、资金有限的个人和团队获得经验和机会,提高热情,激发产品。我比较讨厌很长的文章,其实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