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篇《就算老公一毛钱股份都没拿到,在我心里,他依然是最牛逼的创业者》刷了大家的时间线。按照惯例,当事人的经历一定是比窦娥还要冤的,以及事后的剧情反转一定是要一波三折充满狗血的。遍历全文,主角太太从事的运营工作或成最大赢家,不仅毕业三四年就带出了月薪18K的下属,还可以信手拈来十万+的热文,替老公手撕不良CEO,真是令人敬佩。
由于利益和视角的不同,这种事情的真相,往往不是我们最该关心的,我们不妨看看大家能从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好了。比起事件的真相,人生的真相往往更加无情。
真相一:大多数人只是资质平平的普通人
我们从学校到职场,从打工到创业,竞争无处不在,我们也很容易高估个人的价值,认为自己是人才,不可或缺。实际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刻薄一点说,不沦为一个三观混乱的弱智,已经是作为普通人最大的造化。受过高等教育、识文断字、具备基本的逻辑思维和学习能力、身体健康、暂时拥有一份体面地工作,这些要素并不能让你活的更好,而只是具备了活得平凡的资本而已。
而这份平凡带来的,必然是平庸。你并不比大多数人聪明有慧根,甚至你的家庭也是如此,能养育你成人已经是他们能为你做到的最大贡献。你为社会提供的价值并未超过社会平均水平,甚至未必对得起公司发给你的那份薪水。所以面对企业发展形成的逆淘汰,如果你真的是顶尖的人才,不但不用出来撕,CEO还得主动用股份留你呢。
更糟糕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体力、精力、学习能力、对新模式新技术的敏感度都在下降,而家庭负担带来的分心和生理心理压力却是逐年增长,职场的新人红利期即将褪去,而我们的能力增长却未必跑赢大盘。有人会说,工作经验也是能力重要的组成部分,职场老人的能力一定是高于新人的,问题是,企业或者组织,是否对个人能力有依赖呢?
真相二:企业和组织往往是去能力化的
一个企业,甚至政府机构,进入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不再依赖于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的能力,而靠制度和模式优势在运转。这其中,处于关键节点处的人,能力也许比其他人高一些,但企业组织内的利益分配,往往不是根据能力,而是根据职位分工以及是否掌握核心资源(包括核心客户、核心生产资料以及企业和组织的所有权)。
为何企业和组织最终会发展为去能力化?这里可以举个反例,如果企业和组织是依赖于参与者的能力,则当这种能力被移除,比如发生大规模成员变化,或者因各种意外而造成成员灭失,企业和组织岂不是要完蛋。因此,稳定压倒一切,必然要求企业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不可以建立在成员的能力基础上。
或许,有那么不多的几个能力出众的成员,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过大家也不要奢望能成为这样的人中龙凤。还是那句话,很多人为企业和组织创造的价值,对不起自己拿的这份薪水。这不是个人的错,而是企业组织的价值实现,本来也不该依赖于特定的成员。何况大多数工种,本质上是工程性操作性工作,并非是高大上的科研或者创作,任何智力和教育水平正常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或者实践,都是可以胜任的。这种时候,有精力旺盛并且低薪的新人进入,老人的价值就显得更加尴尬。
那么既然我们能力不出众,而且企业也不看重个人能力,是不是说我们的奋斗是没有意义的?这个时候,选择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真相三:只有时势造英雄,没有英雄造时势
工作五年或十年后,大家往往会发现,混得最风光收入最高的那些同学朋友,往往不是当年在学校最优秀的。这里我们假设学习成绩可以大致评价人的努力程度,那么另一种去能力化的现象就出现了:选择大于努力。
努力,只会让我们获得社会平均水平的回报。况且,要是比勤奋和努力,可能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是最勤奋努力的。而选择,才是获取超额回报以及超越自身能力的正确姿势。
创业也好,打工也罢,普通人总喜欢把成绩归于自身能力突出,把失败归于环境恶劣和他人作梗。其实,任何行业和企业都存在生命周期,在合适的时机进入某个行业或企业,并伴随其高速增长,这种杠杆充分放大了个人能力,所谓水涨船高,从业和投资都是一样的道理。想想过去十五年的股市和房市,是不是更容易理解。
个人在社会、行业甚至企业里实在是太渺小了,如果那位苦主不是在游戏行业,而是什么团购之类行业,公司死掉了,股份什么的,谁还在意呢。所以在职业巅峰期,用选择来锁定未来收益,是非常明智的。这个时候,注意事项就来了。
真相四:用自己的人生做投资,必须愿赌服输,并牢牢把握自己的利益
对于普通人,认识到打工的局限性,因而寻求用时间的投资(创业)来换取资本收入(股权+分红)而不是工资收入,确实是明智的。但如果自己傻实在,面对前同事且相处多年,中间对方又以各种方式暴露过真实想法,却不采取任何措施,确实是非常令人遗憾。
或者退一步说,意识到股权无法落实,要么早点止损退出,要么早点抓住核心资源来谈判,然而当事人似乎并没有做什么。一个一踢就倒的CTO,只能说明被排除在外围很久了。
我们必须认识到,时间才是每个人最宝贵的资源。你把时间投入到一份工作、一份事业中,是个人在职场中最昂贵的投资。由于大家都没有长前后眼,对时势的判断不同,并且因缘际会,很多时候进入一个行业和一家企业实属偶然,那么这个时候对于行业和企业的走势判断,可能确实需要一点能力和眼光。
可惜,绝大多数情况下,大家的分析能力与所依赖的信息一样十分有限,所以这种井底蛙式的分析效果可能还不如掷骰子呢。我们能控制的环节只有两个:一是先小人后君子,该签的合同协议之类都要落实在书面上;二是愿赌服输,如果发现方向错误或者遇人不淑,只当这份时间的投资打了水漂,果断另起炉灶,重新来过。
结尾的话
希望本文对于初入职场或打算参与创业、自主创业的你,能有所帮助。如果你并不是各种二代,并且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资质平平,那么祝愿你的每一次选择都是正确的有前途的。或者,你固守一份稳定的职业并没打算让自己的人生惊心动魄,那么也不妨做出一些别的正确的选择,比如投资优质房产,或者讨个做运营的老婆,也是很不错的。
判官,”旅客“App创始人,十年移动产品工作经验,曾从事手机及ROM行业,现在专注于社交产品
微博:@_判官_ 转载请联系公众号:旅客App(lvkeapp2015)获得授权
相关文章推荐
-
特稿丨谁“杀”死了格瓦拉?
爱盈利(aiyingli.com)移动互联网最具影响力的盈利指导网站。定位于服务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移动盈利指导。我们的目标是让盈利目标清晰可见!降低门槛,让缺乏经验、资金有限的个人和团队获得经验和机会,提高热情,激发产品。特稿丨谁“杀”死了格瓦拉?事....
-
Twitter、聚美、校内网:如何找到前1000名用户?
企业初期积累的用户,往往不是被不钱吸引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很多成功的创业公司最早获得用户的方法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笨。这些笨的方法一般只在获得种子用户最初期那阶段进行,它们没法大规模去推行,它们看起来很慢、吃力、劳神伤财...这些方法看起来很笨,可它们....
-
波波:抖音每天卖¥1000000+的女装账号打法拆解
又是好久没写文章,确实太TM忙了,坚持写作真不容易。最近遇到很多新手做服装账号,提了各种问题,趁假期抽空加个班,粗略的拆解几个服装账号。经典模式一:档口老板娘立人设直播间推荐账号:张皮皮玖黛衣官方旗舰店,视频内容多为单人口播的形式,介绍自己的经历,同....
-
经典游戏何去何从 畅想玩出新花样?
爱盈利:未来游戏应该更加注重玩家之间的互动性,交互性,游戏体验的优越性,才能走得越远越好。相信不管是从来不玩游戏的外行人还是浸淫网络游戏多年的资深玩家,都会对网络游戏有一个固定的印象,经典的网络游戏玩法,升级打怪斗BOSS,OR充值组队转职业,并且在....
-
流量贵如金,互金产品推广如何迈好第一步
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获客价格,普遍就是一个字——“贵”,将获客性价比提高,值得一起来讨论下。一、用户画像,确定推广目标要确定的目标群体,是推广的前提。用户是谁?用户从哪里来?用户可以去哪里?这样的哲学终极问题还是要搞清楚的。给目标群体用户画像,成了推广前....
-
卡牌手游如何让玩家“抽的更爽”?
卡牌游戏始终面临这样的难题:如果抽卡真的让玩家随机得到卡片,体验的波动该怎么控制?土豪挥金如土几万块钱投下来没有抽到想要的卡片、屌丝用系统赠送的免费次数随便一抽便得到了想要的卡片这样的情形想必不是游戏运营希望看到的。事实上,由于国内监管部门对游戏扭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