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登录

其他登录方式

绑定手机号

注册

我同意用户协议

忘记密码

用户协议

绑定手机号

近期有不法分子打着爱盈利的旗号,制作“爱盈利”名称的App,并伪造爱盈利证件,骗取用户信任,以抖音点赞赚钱或其他方式赚钱为名义,过程中以升级会员获得高佣金为名让用户充值。
爱盈利公司郑重声明:我司没有研发或运营过任何名为“爱盈利”的APP,我司做任务赚钱类产品从没有让任何普通用户充值升级会员。我公司产品均在本网站可查询,请将网站拉至底部,点击“关于我们”可查看爱盈利相关产品与服务。
温馨提示:当遇到此类问题请拨打官方电话或添加官方微信,以免财产损失。爱盈利官网地址:www.aiyingli.com。
  • 推广与合作
X

中国互联网出海防触礁指南

来源:英途 153708

互联网出海已成趋势,经验不足的中国互联网商人们遭遇了不少暗礁。

驴象两党多位议员都向美国外国在美投资审查委员会(CFIUS)提出调查要求,认为TikTok会审查其平台上敏感的内容,以及对个人数据的搜集和存储安全性存在问题。
 
抖音目前在美国已经有1.1亿次下载,并且在年初时MAU超过2650万,特别是平台上聚集了大量的青少年用户,其所引起的关注热度正在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受到更多监管压力并不令人意外。、
 
实际上,这也并非是抖音第一次「中招」。
 
据TechCrunch报道,今年2月28日,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发布了一项裁决,TikTok因违反了美国《儿童隐私法》被处以570万美元罚款。
FTC主席乔·西蒙斯在声明中表示,抖音国际版在收集13岁以下用户姓名、电子邮件及其他个人信息之前,并没有获得家长的同意。570万美元也创下了当时FTC对科技企业的罚单记录。抖音方面称FTC的调查与和解都是针对Musical.ly,在合并后已不再收集类似数据,最后仍然支付了和解费用。
 
不止是在美国,在欧洲以及东南亚各个国家,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头条系产品也都相继遭到调查甚至封禁,这又是为何?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数据隐私以及内容合规等方面。
 
比如,据《印度时报》报道,今年4月初,印度泰米尔纳德邦高等法院发布临时命令,提出要禁止下载TikTok、禁止TikTok视频在电视上播出。
 
据英国《卫报》报道,今年7月,曝出英国监管部门对TikTok发起有关年轻用户数据处理、以及儿童安全问题的调查。再往前追溯,印尼、孟加拉国也对TikTok提出「内容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等指控。
 
依靠高举高打的巨额营销投放和同类产品中独具特点的产品体验,字节跳动在出海的第一阶段,取得了颇为可观的用户增长数据,但现在它正面临全球性的不断收紧的监管压力,未来在海外的发展,或许会愈发艰难。
 
实际上,字节跳动的困境也是中国出海企业「触礁」的一个典型缩影,早些年是中概股在资本层面屡触暗礁,现在随着中企业务也开始出海,就需要解决更多层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触礁为何频发,又该如何避免?
 
 
 
触礁「姿势」盘点

未知的远洋有丰富的矿藏。却也同时遍布暗礁,不过不加防范很可能撞得遍体鳞伤。通过梳理和总结互联网公司出海触礁的各个案例,我们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姿势」上。

 
首先就是数据与隐私问题。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以来,数据的价值正在被越来越多科技企业所重视。《福布斯》杂志认为,「采用了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战略的企业发展状况超过了没有采用这些及技术的同行53%」,海量的数据重塑了商业世界的游戏规则。
 
科技的飞速发展对整个社会提出了新的问题,数据采集的边界在哪里?
 
每个用户在互联网上生产出的数据,哪些是归他自己所有,又有哪些归属于提供服务的互联网企业?
 
想要回答这些问题相当棘手,不同国家与地区又往往存在不同的规范和共识。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欧洲各国呈现出的倾向是讲求个人对隐私信息的控制权,欧盟在去年5月出台并实施了《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重新界定了用户对于个人数据的一系列权利,并要求企业对其算法原理进行解释。
 
由于条款非常细致、严苛,并且对企业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最高可达到企业全球年度营收的4%,一时间科技企业风声鹤唳。比如Facebook赶在 GDPR生效前,将15亿非欧洲用户的个人数据从位于爱尔兰的服务器转移回了美国本土。
 
根据一份名为《GDPR 执法案例精选白皮书》的文件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欧洲各监管机构对共87件案件做出了总计3.7亿欧元的行政处罚决定,其中不仅有谷歌这样的科技巨头,也有英航以及万豪等服务领域巨头。
 
信号是明显的,全球都在对于数据隐私的有形之手正越攥越紧,这也解释了头条系产品的困境。
 
目前没有中国企业在欧洲因GDPR受罚,但是像支付宝、TikTok等出海应用目前在欧洲地区的市场规模都在扩大,也需要严格遵守各地的合规要求。
 
美国的情况要更复杂一些,各州有不同的法律政策,比如说加州在2018 年颁布了新的《加州消费者隐私法》,并将于2020年1月正式生效,标志着美国数据隐私的立法工作已经进入新的阶段。而在联邦层面又有不同的监管机构对企业行为进行监察,前面提到TikTok在美国频频中招,就来自于不同层面上的监管要求。
 
第二类「触礁」则是广告欺诈。去年11月,应用程序分析公司 Kochava发现有8款安卓应用,利用用户权限进行广告欺诈,其中有7款应用来自猎豹移动。受该消息影响,2018年11月27日当天,猎豹移动在纽交所股价应声下跌近33%,并在此后一直呈震荡下行趋势,按目前股价计算,猎豹市值不到6亿美元。
 
据媒体报道,广告劫持通过模拟其他App内发生的广告点击或者下载行为,产生出失真的效果数据,从而让企业可以向AdMob等广告平台索取更多收入,这一「黑科技」被许多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出海App使用,几乎成为业内默认的一种技术牟利手段,这次事件更像是「桌子下面的炸弹」,被不明真相的第三方所揭开。
 
第三类「触礁」是业务本身不合规。2019年4月28日,印尼金融服务管理局(OJK)发布新闻,宣布禁止144家非法注册的P2P贷款平台在印尼开展业务,其中包含了大量中国公司。
 
金融本来就是监管的严抓领域,在这次印尼受到波及关停的不少中国企业,此前也都曾在中国本土开展业务,他们的出海行为本身就有一些「流窜」意味,因此才选择金融监管相对薄弱、滞后的东南亚地区。
 
第四类「触礁」是反垄断。从目前情况来看,因为业务规模原因,中国公司暂时还不太受到海外「反垄断」相关调查的困扰,但苹果、谷歌、Facebook等巨头收到的「反垄断」罚单不断增多,有必要引起国内企业的警惕。
 
据彭博报道,美国反垄断司法机构正在对谷歌斥资26亿美元收购一家数据分析企业Looker Data Science进行调查,从而确定这笔收购是否会对市场公平造成影响。而不久前,来自美国48个州和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以及波多黎各的总计50个总检察长宣布联合发起一项针对谷歌的反垄断调查,可以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苹果也没能逃过反垄断,近日,欧盟委员会竞争专员维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日前在葡萄牙里斯本举行的网络科技峰会上表示,欧盟委员会近期收到了非常多针对苹果支付的相关投诉,已经开始展开针对 Apple Pay 业务的相关反垄断调查。

硅谷著名投资人Peter Thiel在《从零到一》一书中认为,垄断将帮助科技巨头不必陷于价格战,将盈余投入到面向未来的创新之中。
 
但现在来看,监管机构并不这样认为。
 
最后一类「触礁」是专利问题。与其说是「触礁」,或许说是遭遇了「海盗」更加贴切。在海外有一些企业,专门针对科技公司发起有关专利侵权的诉讼,并以此为生。具体来说,这些公司利用不同地区对于知识产权的不同政策规则,先收购一批专利,然后发起「钓鱼式诉讼」。
 
像华为、小米以及腾讯都曾在海外市场遭遇到相关专利侵权起诉,最终结果有输有赢,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些「暗枪冷箭」必须要分出精力来小心提防。
 
好消息是,中国企业在出海时的专利建设意识正在不断上升,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 2018年全球PCT专利申请排名情况,中国排名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
专利战仍然道阻且长。
 
 
总结

互联网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更加严格的监管将成为主流趋势,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所谓的监管红利,已经越来越少。

 
不得不说,频繁「触礁」暴露出了一些中国互联网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说,字节跳动在国内相对宽松的法律法规及舆论环境下所形成的增长方法论,通过对用户数据的抓取与分析进行变现,用在规矩更加严格的国外市场就不免遭遇到麻烦。
 
近日据《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头条在国内的搜索业务上线前,许多网站被一个名为「bytespider」的爬虫以超高频率抓取内容,导致服务器带宽被大量占用,以至于无法正常向用户提供服务,通过对爬虫的 IP 地址进行分析,确定该爬虫来自于字节跳动。

全球化,说到底是全球的本土化。
国内科技企业想要成功出海,复制当年的野蛮生长路径已经不可取了,就需要做到因地制宜的本土化改造,融合本土人才,并加强法务团队建设,熟悉并遵守各地的法律法规。

桥水基金的Ray Dalio认为,「痛苦 + 反思 = 进步」,中国人也有句老话,「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这些触礁案例既是对当事企业发出的一张「黄牌警告」,也是在给更多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敲响警钟——不能光顾着向前狂奔,也要记得回头审视一下来时的路。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英途。

【转载说明】   若上述素材出现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及进行处理:8088013@qq.com

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SELECT dw_posts.ID,dw_posts.post_title,dw_posts.post_content FROM dw_posts INNER JOIN dw_term_relationships ON (dw_posts.ID = dw_term_relationships.object_id) WHERE 1=1 AND(dw_term_relationships.term_taxonomy_id = 7055 ) AND dw_posts.post_type = 'post' AND (dw_posts.post_status = 'publish') GROUP BY dw_posts.ID ORDER BY RAND() LIMIT 0, 6

京ICP备15063977号-2 © 2012-2018 aiyingl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9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