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的热度已经慢慢冷却,朋友圈互动比例大幅度下降,公众号打开率更不用说,曾经燥热的用户如今渐渐冷漠,而基于微信群的社群,不论付费与否,都慢慢在走下坡路,曾经天天刷朋友圈点赞评论的人渐渐减少,是用户开始进入疲惫期了,还是微信已经没有太大的价值?兴于微信群的社群运营又该怎么面对今天这样的局面?基于这种想法,我想和大家谈谈如今的社群。

一、碎片化时代信息过剩的商业恐慌
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速度非常惊人,PC时代需要5年到8年积累起来的竞争壁垒,移动时代可能不到一年即可攻破,过去交易从信息获取、筛选到购买成交在单一平台即可实现,如今交易可能是 变现=微信+京东商城+京东支付、变现=口碑外卖+支付宝、变现=滴滴打车+微信支付、变现=猫眼电影+微信支付等等,在不知不觉中交易场景发生了改变,过去看得见摸得着的的商业模式现在却摸不透了,碎片化时代的商业逻辑是什么?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现在已经从过去的经营物到经营“人”身上了,围绕着“人”,我们的商业模式成立与否的逻辑在于时间和空间,比如喜马拉雅的场景语:路上堵车,听喜马拉雅!滴滴打车场景语:滴滴一下,让出行更美好!
二、虚拟世界的新经济才刚刚开始
2004-2014年电子商务如火如荼,2014-2015年020企业爆发到衰亡,2016年上半年传出互联网拥抱实体,至今我们的马云爸爸在杭州云栖大会上说从明年起不再提“电商”,从这一刻起不再说线上线下融合、不再说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经济融合,而是他们根本就是一个整体,不分彼此!我们看待商业再也不能把他们二者单独脱离来看了,在我看来国家提倡供给侧政策的背后是产能过剩,才有如今的共享经济、社群经济的崛起;如果说过去我们的商业是现实世界为主,那么未来可能就要进入虚拟世界为主了,虚拟世界是无边界的将人与人以“人以群分”的社群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无数个小社群,这些虚拟世界的社群集群形成新的生态社会,而这个虚拟世界里BAT们属于搭建基础设施的,比如:水煤电路通信等等,而这样的一个虚拟世界的搭建光靠BAT们是远远不够的,这里蕴含着大量的商业机会等着创业者们去掘金。
三、垂直类社群大行其道,新场景IP兴起
最近看了几个信息不禁喜出望外,驴妈妈提出打造景区IP、同程旅游筹建百旅会社群、《跨界喜剧人》喜剧样式是经典剧情IP、经典人物IP,而在这之前正和岛的企业家社群、黑马会的创业者社群、酣客公社的酒类社群、中国社群联盟的女创社群、十点读书会的书友社群已经在江湖上疯传已久,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体意识到社群的重要性,这些无不在说明场景IP即将兴起,这个时代要么成为类papi酱式网红,要么去寻找新场景IP,我们相信新场景IP不仅仅在大文娱产业有发展前景,在各行各业都会掀起一阵漪涟!
那么对于我们社群运营人员来说也许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机会;现在玩社群的门槛其实已经很高了,无疑要把自己打造成IP的难度也很高,最近火热的“洪荒之力”、“蓝瘦,香菇”的爆红并非蓄意为之,那么对于一个企业的社群运营人员而言在没有决策权和资源的情况之下要做好一个社群其实挺难的,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的企业社群玩不转的原因,那么给社群运营人员的路只有第二条:去挖掘寻找一个场景IP成为社群源源不断的KOL级内容并形成相似的亚文化,社群才有可能衍生出商业行为。
四、社群运营进入场景运营时代
一提到社群运营,大部分运营人员会想到微信、QQ、新浪的工具化应用,但从未想到用户情绪化运营;在过去的两年里大部分社群都是是基于微信群,而如今微信官方“自爆家丑”之后这样的热闹画面一去不复返,微信类的社群会越来越难做,基本是一做一个死,原因何在?我们要放弃微信类社群吗?
一来在碎片化的时代信息过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二来人们已经丢失了辨别筛选好信息的能力;三来互联网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但是思维却越来越懒惰;四来几乎所有的社群运营行为都是刷刷的社群分享已经没有什么新鲜感可言;正是因为我们千篇一律的社群套路,最终用户选择了沉默,反问我们真的有做到足够到位服务吗?
在碎片化的大背景下,社群运营应该走向多维度的场景运营、社交运营、时间运营!过去我们在虚拟世界怎么连接彼此?是不是门户?是不是论坛?如今呢!微信们挑起我们的思维脑洞、喜马拉雅们撞击我们的音弦、花椒们美爆我们的眼睛;在如此碎片化的空间里如果我们还只是停留在微信、微博、QQ是不是太单一了?社群运营应该是和用户发生关系!微信群友、微信好友、陌陌好友、新浪好友、同城书友、旅游驴友、广场舞友…..
尽一切可能去和用户社交,发生多维度的关系链,以时间老人为证,以共同做开心的事为引子,沉淀我们的关系成为不同场景下的不同关系链,当心连一起时,社群的灵魂才得以延续。
爱盈利(aiyingli.com)移动互联网最具影响力的盈利指导网站。定位于服务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移动盈利指导。我们的目标是让盈利目标清晰可见!降低门槛,让缺乏经验、资金有限的个人和团队获得经验和机会,提高热情,激发产品。
相关文章推荐
-
引流中怎样才能让用户上钩?
在引流中,我们不单单要追求被更多人看到,更需要研究的是在被看到的同时怎样让更多的人“上钩”,今天的文章我们主要研究后者。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听到引流这个概念,大家谈论的基本上都是如何让更多的潜在顾客知道我们的产品。其实引流无处不在。比如:厕所、电灯柱、....
-
美团买菜APP6大拉新玩法,4大社群转化秘籍全解析
今年,互联网大公司都跑去做社区团购,盯上了卖菜这门生意,美团买菜APP从众多竞争中脱颖而出,它的拉新转化做的尤为出色,它是如何做到的呢?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秀仔拆解的美团买菜APP的方法,包括6大拉新转化设计和美团买菜社群转化的4大玩法,相信各位做社群....
-
让用户忍不住购买产品的6个技巧
如何让消费者放弃过去的消费习惯,来重新购买你的产品?前段时间,我看到住的附近又有一家餐饮店倒闭了。记得这家店铺在广告宣传方面上投入了不少广告费用,但顾客依旧喜欢到他们自己之前经常去的店铺里消费,以至于这家新店没到两个月就以亏损过多而将店铺转让。以上这....
-
复购经济+吊钩模型:发展你的T型用户
如今用户面临越来越多的选择,获客成本不可避免地越来越高,如何触达用户?最终还是需要用复购经济和吊钩模型去发展你的T型用户,由此穿越不同消费升级周期。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和在座的各位朋友做关于新零售的探讨。我今天提一个与现今时代脉络紧密相连的新概念——....
-
精简有料:用户行为管理的17条清单
文章是关于用户管理的17条清单,精简有料,建议收藏。应要求提供一份关于用户行为管理的清单,一共17条:1、邓巴定律认为,一个人能够处理的好友上限是150人。假设你能力很强,同时可以照顾到150个群组,那么一个人通过群组可以管理的人数上限是22500人....
-
浅析B端产品用户成长体系的必要性及建设方法
相比把用户成长体系玩得贼的C端产品,B端产品在用户成长体系上却一片空白,今天我们一起聊一聊在B端产品中应不应该建立用户成长体系,以及如何在B端产品中建立用户成长体系。用户成长体系几乎所有C端产品都会有自己的用户成长体系,用户成长体系在C端产品中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