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群升温到现如今,各类社群风起云涌,同时也掀起一阵又一阵的付费社群热潮。有一起读书打卡的社群,有教你做思维导图,视觉笔记的社群,还有教你成为知识型IP的社群等等,学习成为了每个人的标配名词,不少人辗转在各类社群里面,渴望学习到更多的技能傍身。
可是报了这么多社群,最后真的就能获得极大的成长吗?我对这一点在心里是打上问号的,这一年我也参加过一些不错的付费社群,所以,想给大家分享一些我的经验和看法。
1、社群那么多,顾得来吗?
不论你时间管理的技巧多么高超,有一点你不得不得承认,你的时间与精力都是有限的。大家加入各种各样的付费社群,都有着各自的目的。有的是冲着创始人的名气,有的人是想学习一些技能,或者有的人是为了结交一些人脉。
不论出于哪种目的,我们只有对社群投入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最终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当我们加入太多社群时,难免精力分散。尤其是想学习一些技能时,更是无法聚焦,自然最终的学习效果也大打折扣。有些人能成为大咖,很多人是在开设群之前,就付出很多艰辛的努力。
比如著名知识型网红秋叶大叔开设的付费社群“知识型IP训练营”,秋叶大叔本身就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每年读几百本书,并且很早以前就组建过“秋叶PPT”社群。如果想成为知识型IP,肯定不是加入这个社群就能成为的。最关键的,是我们自己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具备持续输出的能力。“知识型IP训练营”只是给大家搭建了一个桥梁,让你有更多链接的可能。如果你具备成为IP的条件,那么这个社群就能助你快速成长。
任何一个IP,都是有着自己的知识体系或者一技之长,没有哪个IP是通过混群的就混出来的。为了让我们获得最大的成长,我们需要集中我们的精力,挑选一些优质的社群即可,保持群内的活跃互动,跟随社群节奏,学习群内干货知识,积极去探索更多的可能。
2、学了那么多知识,内化了吗?
每一个付费社群,就像一个兴趣小班一样,这个社群里,你能学到你感兴趣的各种知识。然而,听了别人的一次分享,就算学到了知识了吗?学习知识,是需要内化的。知识只有为我所用,那才算学到了知识。著名知识管理专家萧秋水老师分享过一个观点:知识分为四大类,分别是事实、技能、原理和人际。大家可以对应一下,自己学到的知识,属于哪一类。
秋水老师还分享过一个观点,有关个人的知识管理体系。我觉得这些观点,与我理解的知识的内化,是有很多关联的。以下是秋水老师的分享观点
知识的获取:有目的有选择的获取知识;有意识的主动学习;掌握相关的学习工具和技巧。
知识的存储:有针对性的存储;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存储;建立适合自身的知识体系;
知识的分享:尽量去分享自己的知识;综合素质、知识敏感度和强大的学习能力才是个人的核心能力。
知识的利用:多去运用自己的知识;理论结合实际,相互验证。
学习了一堆知识,我们只有内化了,才能为我们所有。如果你加了那么多付费社群,每天爬楼看消息都来不及,又谈何去学习知识,内化知识呢?
3、提升价值才是结交人脉的关键
人人都知道结交人脉的重要性,可是加入付费社群,微信里加了一堆大咖为好友,就是结交人脉了吗?我曾经听说过一个对于人脉的观点,就是那些在你需要帮助时,能义无反顾给你帮助,或者愿意价值交换进行帮助你的人,这样的朋友才叫人脉。
试想,你加了别人大咖,除了天天看别人在朋友圈的风采,今天在这个大会做分享,明天为那个活动站台。你是否真的收获了人脉?其实,在你甘心成为目睹别人风采的观众时,就注定了,你结交人脉这条道路会比较困难。
因为大咖们不缺观众和粉丝,缺的是互相帮助的合作伙伴。你如果能为对方提供更多的价值,那么你才值得别人的帮助。价值不用很大,哪怕仅仅是微信文章的排版,这也是价值的体现。然而社群加多了,只顾上了加好友打招呼,眼看着微信好友数量节节攀升,可是人脉的积累却几乎为零。归根到底,那是你自己的成长,没跟上别人的步伐。你的价值,无法吸引别人的注意。
参加社群,最重要的自我提升和输出价值,不然最终加入再多社群,认识再多大咖,也不沦为一个“群混”。
听了这么多,大家肯定也会非常好奇,那到底加入多少社群比较合适呢?我觉得这个依据个人时间精力量力而行,建议不超过2个社群最佳。参加的社群多了,往往最后的结果就是,在每个社群都是表现平平。就像以前玩贴吧一样,专注于一个贴吧,才能认识更多吧友死党,早日成为贴吧十五级大神。
爱盈利(aiyingli.com)移动互联网最具影响力的盈利指导网站。定位于服务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移动盈利指导。我们的目标是让盈利目标清晰可见!降低门槛,让缺乏经验、资金有限的个人和团队获得经验和机会,提高热情,激发产品。
相关文章推荐
-
每日优鲜月度会员良心吗?性价比才是王道
作者体验了每日优鲜APP后,感悟到:让用户觉得花钱买这个服务/产品/内容物超所值固然重要,但让用户觉得你的服务/产品/内容真的是值这个价格的,更重要。大家来看一下,每日优鲜都干了什么事?订阅制,即如何让用户心(傻)甘(呼)情(呼)愿(的)且持续的掏钱....
-
《90后崩溃实录:我太南了》
1990年出生的人,你们还好吗?作者:小榜来源:环球设计榜(ID:gdl17888)第一批90后马上就30了登上微博热搜有网友评论到,00后都已经成年了90后真的不再青春正式迈入而立之年人生处于这个路口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我太南了....
-
91拼团创始人兼CEO 周磊:用户留存的6个洞察
文源:爱盈利运营小咖秀与Boss直聘、方正商学院主办【对话运营官-北京运营大会(第二期)】现场分享整理:Boss直聘小伙伴儿本文为运营小咖秀原创,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部分转载;违者必究!下载ppt:http://pan.baidu.com/s/1nv....
-
一个运营人,要活得像一家企业
曾鸣教授在湖畔大学上课时说过:企业做战略,看三个东西技术必然有规律,试图把握它。艺术不可控,各自看天分。手艺去做,去行动,日复一日打磨。做运营也是如此。手艺,就是执行力。除了靠大量的练习和持续的积累,没有其他路径。它贯穿运营活动的起始:取一个标题,制....
-
APP运营:用户体验设计的五个着手点
当互联网产业来到下半场,人口红利逐渐减少作用的时候,相信用户体验一定是产品设计的重点内容之一了。良好的用户体验不仅仅可以保证用户的数量,同时也能够保证优秀的用户粘度。那么,什么是用户体验呢?用户体验,(英语:UserExperience,简称UX),....
-
简单5步,充分运用用户研究
这篇文章的简介部分,我想了很长时间。设计决策需要同时满足商业与用户需求,但了解真实用户需求也非常重要。为了平息这场争论,下面就要请出本文的主角用户研究,一种能让设计方案落地并关注用户体验的手段。不过我决定不去谈用研有多重要。我会主要关注如何最大程度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