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读到两篇文章,对如何使用 Trello 进行项目管理很有收获:第一篇是 Zapier 团队去采访 Trello 团队成员如何使用 Trello :「How Trello Uses Trello to Collaborate, Plan, and Communicate as a Team」。第二篇则是 Trello 团队自己整理了前一篇文章的精华,重新解释自己使用 Trello 时的管理逻辑:「How Teams At Trello Use Trello」。 100 多人的 Trello 团队,如何利用 150 多个团队共用的 Trello 看板(不包含 Trello 成员自己建立的个人看板),来管理有 1700 多万用户的 Trello 服务呢? 我身为 Trello 的使用者之一,仔细研读了这两篇文章里提到的各种方法,并且实际尝试一遍,加上我的理解、整理和个人看法,帮大家也重新诠释一篇 Trello 团队自己使用 Trello 的工作哲学。 里面有些工作方法,我想不只是使用 Trello,对使用其他项目管理软件也应该会有所启发。 同样的,如果你是刚刚接触 Trello,对功能还不熟悉,欢迎先参考我之前的几篇教学文章,今日之文我则会略过这些功能教学的部分,直接说明方法。(微信号 appsolution 后台回复「Trello 」可获取教学) Trello 团队提到他们在各部门工作看板里,会建立一个叫做「incoming lis」的列表,我们就叫它「收件匣(收集箱)」,这个用意是让任何其他部门的人要转交任务时、其他团队里的人要提供建议时、部门内的人有什么新点子时,都先一律丢入「incoming lis」。 这个「收集箱(收件匣)」可以让整个公司的人对任何部门、团队提供各种建议,有一个「杂事统一收集处」,但又「不会干扰该团队的正常工作流程」。 一个更具体的使用情境会像是:客服团队接到一个客户对某产品的回馈,于是把这个客户回馈丢到「某产品开发团队」的「收集箱(收件匣)」,于是产品开发团队就可以自行决定如何处理它。 「收集箱(收件匣)」的概念真的太重要了,我们每天的工作流程都会出现很多杂事、琐事、新任务,可能是别人交代的、自己想到的,需要一个「收集箱(收件匣)」先统一收纳,再根据实际项目的轻重缓急判断,来决定如何处理。 「收集箱(收件匣)」保证了每个看板都能随时接收发生的所有问题、回馈、新要求,但是又可以有一个「缓冲」,先不要直接干扰目前的工作流程。 这其实也正是时间管理的必要流程,。Trello 的优点就是直觉且富有弹性,看似简单的看板列表,实则可以让我们:「视觉化地排出清楚易懂的工作流程 」。这一点对很多工作者来说很有吸引力,也难怪我之前介绍类似服务 Zenkit 获得很多反馈。 从 Trello 团队的经验分享中,可以看到 Trello 自己使用 Trello 时,大多时候也都是根据「工作进度阶段」来分类列表的。 以 Trello 在发布新功能时使用的看板,采用了如下的工作进度列表设计: 其中有一个也很有巧思的设计是一开始的「项目基本资料」列表 。 Trello 团队会在这个列表中放入说明项目的卡片,以及项目需要的一些基本模板的卡片(后面会介绍),这样执行项目时就可以随时参考与取用。 然后接下来的一系列「进度列表」,就是把任务卡片依据进度,调整位置,直到最终完成发布。 不过, Trello 团队提到他们在「决定任务卡片要不要移动到下一个进度列表」时,有一个很棒的设计,值得我们学起来。 这个方法是在卡片中,利用「加入待办清单」功能,建立起这个任务在每个进度时必须完成的所有步骤 。例如我下面举例一本书要出版,企画阶段要完成什么步骤?编辑阶段要完成什么步骤?准备出书阶段要完成什么步骤? 如果这张任务卡片的步骤只勾选到企划阶段,且尚未完成,那么他就只能放在「待办事项」列表中,表示还在准备。 如果这张任务卡片的步骤已经勾选到编辑处理阶段了,那么就表示负责人可以把这张卡片移动到「处理中」的列表。 依此类推,如果这张卡片的步骤都勾选完成,就可以进入「准备发布」的列表。 利用这个方法来明确的规范卡片的处理进度,而且也不会漏掉任何步骤,确实是个好方法。 因为上述的做法,任务的执行步骤变得很重要,而且一些大任务的执行步骤可能很多,如果这些大任务的执行步骤常常是类似的话,那么 Trello 团队就会在前面说的「项目基本资料」列表中,建立起空白的任务卡片模板。 空白任务卡片模板中,事先规范好执行这类任务需要的基本进度与待办清单,以后要执行这类任务的团队成员,只要[复制]模板,就能快速产生卡片。 在 Trello 团队利用大量看板管理工作流程的过程中,他们提到经过经验累积,发现看板应该区分「项目流程看板」与「资源支援看板」。 「项目流程看板」就是我前面介绍的,去完成某个项目工作进度的管理看板,里面是任务的执行步骤。 而「资源支援看板」,则像是资料库,可以用列表分类团队需要的一些资源,让团队成员可以随时取用。 项目执行与资源支援要分开,才不会搞得一团乱。这个逻辑,我在自己的 Evernote 笔记管理中也是如此分类。 除了任务卡片可以复制里面的资料、步骤外,整个看板的流程列表也可以复制。 尤其公司里如果有特定的项目流程,或是这次执行项目后发现这个流程很好用,那么下一次可以直接[复制]这次项目的看板来使用,就不用多花时间重新建立流程。 Trello 团队还提到他们用 Trello 看板来减少会议时间的小技巧。 在执行工作时,本来就会发生一些「待解决、待讨论」的问题,这时候他们就在有疑问的任务卡片加上[开会讨论]的「标签」。 这样一来,等到团队会议进行时,就在团队看板里「过滤出」加上「开会讨论标签」的卡片,直接针对这些卡片讨论,讨论完毕就把标签去除。 开会前可以简单收集要讨论的重点,开会时可以聚焦在要解决的问题,自然就加快会议速度了。(这个技巧你还可以延伸阅读:开会浪费时间?用特制会议记录格式开一次有效会议) 最后,因为 Trello 整个公司有超过 150 个团队共用的看板,他们要如何降低大量看板随时有更新通知的噪音呢? Trello 团队提到,他们会善用「订阅」的功能,只订阅自己需要的看板,只接收自己需要的通知。 或者对某个特殊任务卡片有兴趣(有需要),也可以单独[订阅]这张卡片,只接收这个任务里的新变化。 以上,就是 Trello 团队使用 Trello 的几个关键的项目管理技巧,是不是对你也有所启发呢? 文章授权转自「電腦玩物」,原文链接:http://t.cn/RJ8Pe04 爱盈利(aiyingli.com)移动互联网最具影响力的盈利指导网站。定位于服务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移动盈利指导。我们的目标是让盈利目标清晰可见!降低门槛,让缺乏经验、资金有限的个人和团队获得经验和机会,提高热情,激发产品。
上一篇 研究社群构建我们必须忘了罗辑思维
目前有效的APP推广渠道有哪些? 下一篇
相关文章推荐
SELECT dw_posts.ID,dw_posts.post_title,dw_posts.post_content
FROM dw_posts
INNER JOIN dw_term_relationships ON (dw_posts.ID = dw_term_relationships.object_id)
WHERE 1=1
AND(dw_term_relationships.term_taxonomy_id = 3397 ) AND dw_posts.post_type = 'post' AND (dw_posts.post_status = 'publish') GROUP BY dw_posts.ID ORDER BY RAND() LIMIT 0, 6
距离Android8.0Oreo的发布还没过去几个月,Google现又放出了Android8.1Oreo的beta版本。根据GooglePlay的官方数据统计,Android8.0Oreo当前仅占活跃设备份额的0.2%。即便如此,该公司还是早早地放出....
用户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法:比如从用户活跃度来看,可以分为僵尸用户、低频用户、活跃用户和深度用户。最近一直在思考用户分类的一些事情。因为当平台运营到一定阶段,一定会累积大批量的用户数据,这些用户数据是运营人员的黄金财产,如何管理和运营这些用户是运营....
来源丨CQASO基地作者丨梅森在ASO机刷领域,使用最多的莫过于真机刷和协议刷。真机刷基本上就是用上千台甚至上万台苹果手机,通过自动化运行的脚本,模拟真人下载app的行为。当一次操作完成之后,可以再次更换苹果手机的参数,使之变为另外一部苹果手机,重复....
号称“最火爆的全民直播平台”的映客,又双叒叕下架了。5月刚刚开始,微博、斗鱼等大下架的恐惧还未散去(传送门:灰色4小时,微博、网易新闻、斗鱼等多款知名产品同时被下架),映客又被AppStore下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五四青年节的大喜(霾)日子里,....
打开手机外卖APP,按自己口味下单,等外卖小哥把美味送到家门口。这样便利的点餐过程,已经成为很多厌倦了食堂菜色,自己动手又怕麻烦,还懒得出门的学生党、白领族生活常态。可是,人们在享受外卖带来的便利之时,又有多少人想过,这样的方便快捷背后,可能是卫生脏....
导语:“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可以用别人分享的道具装X的APP。”范永对记者说。当范永还是一名上班族的时候,他的日常是骑某共享单车到公司上班,工作间隙和同事们一起开黑,顺便讨论一下创业大计。他发现,从电竞的火热到农药代打的流行,手游的产业链在不断丰富,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