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去上海参加了GDMS全球数字营销峰会,给大家同步一下这段时间关于抖音营销的一些洞察和想法,全文较长,截取了部分观点分享,供大家参考。
过去的成功并不在于我们的打法多么高明,而是因为进场时机正确,踩中了平台“成长期”的流量红利。翻译大白话,过去平台在成长期,绝大多数的达人也在成长期,闭着眼投放都能踩中达人的成长期,踩中达人的成长期就能套取”达人价格与价值的利差“,从而实现流量便宜化。哪怕去年的方法论放到今天都不好使,因为平台变化太快,流量价格和流量效率都不能同日而语,只能因地制宜,懂逻辑而后做决策。达人当然想要创作优质的内容,但是每个达人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和创作瓶颈。如果能踩中达人转型的“第二春”,当然能踩中一些流量洼地。否则都是价格被哄抬上去以后的低效重复。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最近这段时间我们叫得上名来的达人营销都离不开一个词——事件化营销。内容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事件化营销似乎是的破圈手段。当然“事件化营销”很难,这里指的事件化营销并非是搞一个超级热点,而是要有话题性,带着事件化营销的意识与达人一起共创内容,给达人们做内容赋能。组织进化的节奏落后平台变化的速度,去中心化的平台又是算法驱动下考核团队与团队之间的能力比拼,效率比拼,想不卷都难。今年“明星短代的崛起”正在替代达人,短代的第一目的不再是做“种草”或“形象建设”,而是用明星的脸做信任背书和切片,赋能品牌自营团队,完成“内容价值最大化”。所以给大家同步两个今年非常明确的方向:第一,明星代言的切片化;第二,达人营销的事件化。如果没有这两层认知,那么你在营销上的预算浪费会很严重。过去“原始种草观”的逻辑是“种草之后,用户会主动回搜、点名购买”,因为用户的“种草免疫力”,导致主动行为越来越弱。大多数消费者甚至连品牌名字都记不住,更别说主动搜索下单。“新种草观”的逻辑是:种草是为了人群资产的标记和扩充。简单来讲就是,种草是为了扩充品牌的人群资产,给一波人群打上品牌标标签,在全域投放的推动下,能让这波被打上人群资产标签的用户,频繁刷到品牌的直播间、千川广告或者是CID广告等等。举个例子,我今天压根不认识A品牌。因为我看了B达人带了A品牌的广告,由于我喜欢B达人的内容产生了停留和交互行为,这些行为就被算法归纳为5A人群。虽然我并没有记住A品牌,但在A品牌的全域后台,我已经被标记为它的A1、A2或A3人群。接下来时间里,我就会被这个品牌的广告疯狂轰炸,直到我点击“不感兴趣“或者”成单“,才会结束。所以,新兴的种草观只是为了做人群标记,关键在于自营回收。而人群标记能否回收的核心在于品牌的自营体系搭建是否完善。以美妆品牌举例,持续霸榜的品牌,在抖音单一平台的自营占比通常不能低于80%。
这也意味着,如果你想把抖音这盘棋持续下去,必须保证自营占比不低于80%,否者回收效率会很低。真正决定竞争力的是:谁能把自己种下的人群资产高效回收?核心的变化在于,谁能通过自营体系,把那部分被种草的流量转化成实际的用户价值,这才是决胜的关键。在任何平台上,做生意的第一步是思考如何占领这个平台的货架,以抖音为例,货架渗透率是指用户被动刷到你以及挂着你交互弹窗内容的频次。传统电商的货架是搜索结果里的豆腐框,而内容电商的货架则是持续被刷到的短视频、直播间、交互页。要保证货架渗透率,必须持续输出自营直播和投放,不断加热内容,让品牌始终出现在用户面前;同时要建立达人矩阵和KOC团队,头部达人负责带货和事件曝光,中腰部达人和KOC矩阵提供源源不断的小货架。一边种草贴标签,扩充人群资产;一边广告强转化,完成自营回收。首先,我们要明确自己现阶段的目标,这样才能明确关键点。我觉得最需要关注的有两点:第一个关键点是借助达人增强信任背书,第二个是借助达人生产超级素材。
超级素材的定义是:长周期,消耗持久,自营素材难实现。难实现的原因可能是达人的表现力,达人的人设,达人的特殊信任状。所以与达人共创,共创用来直接投放的千川超级素材。今年的大家的明显体感是”明星短代越来越多“,原因是当头部达人失去流量能力和种草能力时,从增强信任背书角度,明星短代是比头达的更好解决方案,短代的使用方式更多是赋能自营素材体系。一句话总结就是:明星短代的崛起是比头达更优解的信任背书解决方案。内卷的当下,大家都在寻找流量便宜化的方式,或者用明星的价值共识来维持产品没有差异化的事实!
最后,一句话讲透达人营销不变的本质:寻找成长期达人的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利差。两个不变的方向:首先是流量洼地,流量洼地的核心是内容力。最后总结一下,“大创意”时代的彻底结束,“小创意”时代的全面解盘。大创意时代的彻底结束,小创意时代全面接盘,明星代言切片化,达人合作事件化,而一切变化的背后,永远离开两字词:效率和革新。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黑牛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