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指的“破坏环境”不是贬义而是褒义,更准确的表达是打破既定规则,因为对某一个行业或某一个平台有更透彻的理解,更深刻的认知,所以敢all in 敢重仓,用破坏式创新瓦解老玩家的壁垒,整个新旧更迭的过程叫作“周期”。
我们拿抖音举例,这么卷的环境下,这么高费比的平台,依旧有大量玩家突出重围,规避劣势放大机会,在新平台新渠道扎下根。
任何时候都存在二八法则,绝大多数是不好的,少数是极好的,只不过“通缩时代”让卷王更卷,让经营更精细,风口时代靠运气,通缩时代拼实力,不能有短板且长板足够长才是通缩时代的游戏法则。
我们总盯着不太好的大多数,以惨比惨来寻求自我安慰,为何不把视角放到那些爆发式增长且投产比嘎嘎好的团队身上,去认真思考总结人家做对了什么?
“BKT”大单品战略,单月稳定2亿+,需求洞察品类创新,饱和攻击营销轰炸,抖音领域科特勒5A体系的最强践行者。
“喜纯”新起之秀,单月破亿,押宝中式滋补赛道,文化母体借用,抢占有品类无品牌的品类价值洼地,精致白领的高质量KOC素材采买,复刻内容策略,分布式的内容创作,多产品线渠道复利,69元客单价,单月破亿;
“养能健”成立还没一年,青少年保健品单月破亿,厦门帮打法的升级版,青少年长高需求的真洞察,讨巧式借用多个信任背书洼地,以奥运营养师的讨巧型人设打法,拉升流量转化率。
这种人设型打法,人设不是用来搞流量的,而是用来提升流量转化率。
别听市面上其他文章乱分析说养能健是人设型打法,都是表象,核心是“信任背书价值洼地的极致使用“和”青少年长高真需求的洞察“,是老需求的新解决方案,我小时候吃的是”迪巧钙片“,现在青少年的解决方案是”氨基丁酸“。
为什么是氨基丁酸?
又回到了之前聊过的话题,营销的本质是建立“价值共识”。当“氨基丁酸”成分促长高成了消费者的共识,原有的成分就光荣退幕,后入局的厂家又会跟进爆品,进一步强化共识,则加速原有成分的退幕。
就好像我们无意识地从卷纸换成了抽纸,又换成了湿厕纸。从洗衣粉换成了洗衣液又换成了洗衣凝珠,又换成了浓缩洗衣液,类似的逻辑。
(后面我会写个专栏,叫“营销觉醒”十二讲,哈哈哈,可以催更了,抖音写吐了,没啥可深聊的了,抽丝剥茧聊些不变的本质话题吧,嘿嘿记得星标一下公众号。)
“莫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自己战略上的懒惰。”这句话都烂大街了,听起来好简单,但做起来可相当费劲。
“人与人最大的区别在于,无法逾越知道与做到之间的鸿沟。”又映衬了罗翔老师这句话。
“复盘不要看哪些东西做的不对,还要看哪些对的东西我们没做。”这句金句来自BOP品牌创始人刘滨,抖音如此内卷的个护赛道中杀出来,BOP去年进场,如今已经单月销售破亿。
我们总说内容重要内容重要,那我们在内容上的实际投入有多少呢?
BOP的成功是老板躬身入局解决内容卡点,不是单纯地解决素材问题,而是用“内容电商”的逻辑重新梳理主推产品线,基于渠道定产品,基于媒介定内容。
如果认知依旧停留在”内容重要“就是把“素材做好“的阶段,那岂不是又掉进了战术上勤奋的窘境。
影响点击率重要的是”创作技巧“,而当下内容的精进方向已经不再是技巧层面的简单操作,之前市场存在大量的信息差,行业缺有经验的人才,需要培训“创作技巧”需要培训“工作流”,如今成熟的编导遍地都是,技巧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重要的是内容思维贯穿的整体。
抖音就是第一名吃肉,第二名喝汤,第三名吃翔的局面。
算法的竞争下,同一个有需求用户会被同一类目的广告轰炸好几遍,所以只有类目老大才能笑着走到最后,类目老大虹吸所有类目玩家的全部投放费用!
所以,品类创新有效,做类目第一有效,没有机会做第一,就赶紧放弃,哪怕是细分类需求细分类目的第一都可以,否则一直都给整个行业做贡献,投放预算贡献给了类目,而非自己。
别抱怨环境,用创新去打破规则,别人看不上的地盘才是后入局者的机会,要不然在原有的地盘上,凭什么打破垄断瓦解壁垒呢?
